2013年12月1日

2013年12月:與老同行的音樂新旅程 金曲歌王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熟年人生)

撰文、攝影 陳佳楓
照片提供 麵包車樂團、南吼小組、Room335黃偉凱

由金曲歌王謝銘祐發起的「麵包車樂團」,8年來引領年輕團員服務長輩;團員們自然地樣態,可因時、勢、地而調整演出的通俗特性,充分表現其自由、包容、深度與生命力;不管麵包車開到哪裡,有土地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舞台。



草根搖滾新美學  麵包車專為老人而唱


當台灣音樂市場以年輕族群為主時,在台南卻有個引導年輕人服務老人的獨立樂團悄悄於2005年展開音樂另類旅程;每個月約有10場公益演出,搖滾精神及草根美學的音樂曲風,一台T牌瑞獅廂型麵包車,載著的年輕團員個個著汗衫、短褲、夾腳拖鞋,到各大醫院、安養中心、廟口、村落、藝文場域唱歌給老人聽,不受拘束的自由樣態,與現場觀眾零距離地自然融合。


初秋午後,台南市天主教老吾老養護中心戶外廣場上數十位長輩聚集,音樂聲飄揚,麵包車樂團發起人暨主唱謝銘祐,正以沉啞的嗓音唱著有別於往的老歌〈甜蜜蜜〉以及多首老歌新編的台語歌曲。一小時的公益演唱,讓許多志工與行動不便的長輩們喜溢眉梢。演唱結束後,至樓上探訪臥床的癌末伯伯,謝銘祐在修女與志工的鼓舞下,於病床前唱了多首老歌,原本面無表情的伯伯,在歌唱結束後卻充滿生命力的揮手示意,這一迴響讓謝銘祐眼中隱隱含著淚,周遭許多人也跟著紅了雙眼。



人生交契無老少 藉歌聲關照


憶起樂團草創期,謝銘佑說:「當時到養護中心唱歌,曾看到躺在床上插管毫無知覺的長者流下眼淚的畫面,從此後告訴自己,不管到哪裡、台下有幾人、反應如何,仍堅持演唱。」如今,麵包車成了許多長者們期待到訪的團體,謝銘祐欣喜地說:「有時候太久沒去或遲些時日,會被長輩們質詢呢!也常常唱到長輩捨不得我們離開,甚至想上台同樂。」


取名為麵包車樂團,是因想藉著表演籌措而來的經費,買一台麵包車,可載著樂器到處唱歌給老人聽,沒有強烈的目的性,單純地覺得音樂服務應能以老年族群為考量;謝銘祐不僅唱歌給老年人聽,也經常幫忙重編歌曲,安排舞台讓長輩們參與演出。



生命因觸礁返鄉  反助音樂與在地巧妙連結


謝銘祐出生於南投,成長於台南,大學時期曾拿著自創的舞台劇本拜訪李國修老師,在聽完老師精闢的分析其發展可能性後,轉而歌曲創作,退伍後因黃大軍老師的牽引,在台北流行音樂圈闖盪近20年,寫過2千多首歌,發表過2百多首歌曲,劉德華、謝霆鋒、徐若瑄、游鴻明、齊秦、動力火車等著名歌手皆唱過他寫的歌。


在台北高壓的生活下,謝銘祐因長期失眠、心悸、情緒低落,卻長期看診查無原因,進而被精神科診斷因業務壓力過大患有憂鬱症,於2000年事業正高峰時,與妻子協議返回台南定居。與他自大學時期交往11年而結婚的妻子,在他最低潮之時曾說:「你沒有辦法養我,那就由我來賺錢養你」,遂考取公務員,一路支持他的音樂夢。但返回台南的謝銘祐,仍每天找朋友喝酒、打牌,過著一蹶不振的生活,突然有天接到生日祝福的電話,才驚覺自己31歲,應該為自己或社會做些事。


他開始以記錄式民謠風的歌曲創作為主,近10年發行了《圖騰》、《泥土》、《城市》、《台南》4張專輯;而他所發起的麵包車樂團也以服務老年人為考量的創作,發行《出發》及《七逃》2張專輯。近日甫以《台南》專輯拿下第24屆金曲獎雙料獎項及第4屆金音獎最佳民謠專輯,在他黝黑的皮膚、親和的外表潛藏著搖滾精神,溫暖沉啞的嗓音吟唱著在地的故事性。



知捨  為事奉果效的先訣


回到台南生活的謝銘祐不僅為生命找到新的出口,音樂創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因為深入在地,創作開始與生活發生關係,謝銘祐說:「以前幫人寫歌,要先感動自己,都以商業角度為考量;而現在寫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形容自己血液裡有著搖滾的精神,而搖滾則可以用很多形式來表現,如《台南》專輯以民謠來表現;製作《台南》時,他感覺自己與台南相伴,每一首歌都是台南的某一個動人故事


曾經的低落,對生命有另一番的理解,他常告訴麵包車團員:「覺得想做什麼就去做,而做那件事情的前提,要有一個以上的人快樂,至少自己是快樂的,但快樂以不傷害別人為首要。」一直以來,他都認為想從別人的身上得到什麼,就要要先懂得付出,並以此作為麵包車的精神,就像謝銘祐想單純製作一些可以讓35歲以上中老年人感動的音樂一樣。


對於樂團大都從事沒有薪酬的公益演出,團員們必須有穩定的工作,故除了吉他手東昇與電吉他手阿凱這兩位資深團員,八年來團員更迭,參與的團員若未能真正理解麵包車服務的意義,很難支撐下去;而現今老人機構最缺乏的是陪伴讀報、看電視、聊天、或一起做事的志工;謝銘祐說:「要把年輕人拉進來做這些事不容易,他們必須要多點社會歷練才感受到真情意,而我們要做的不是至老人院表演或撒嬌,而是像兒孫一樣,或是將他們當作自己的叔伯、阿姨,要自己能感受到那份真心,老人家才能感受到你的關心,而這是教不來的!」



老幼皆知的南吼音樂季 流浪動物也蒙福


麵包車經常必須藉著非公益表演募款來支撐老年公益表演;不僅如此,2013年在毫無經費及資源的情況下,邀請南島系音樂家共同籌辦「南吼音樂季」。最初因感慨文化古都的台南未有屬於自己城市的音樂季,因而起念,並在2013年5月19日到9月15日先行舉辦了六場名為小南吼的暖身音樂會,預計為10月5日南吼音樂季募款。雖然第一場小南吼因下大雨,不到30個人來聽歌,但他們相信台南是個會把消息傳出去的城市,堅持了6場小南吼,一直到7月謝銘祐獲得金曲獎上台領獎時,更順利將南吼音樂季的訊息傳達給更多人知曉。


音樂會當日吸引了許多台南在地人、返鄉人及愛台南的外地人,這場音樂會不但老少皆知,且讓許多在地人一起走出來擔任音樂季的志工,還在音樂會當天與「善小會」發起募捐給台南與高雄的流浪動物之家;另募得13萬多的款項捐給家扶中心。在11月3日又舉辦小南吼燒聲小型音樂會,作為南吼音樂季的閉幕式,現場播放籌辦活動長達半年的記錄影片,從這群安平的陶藝家、烏魚子商家、畫家、攝影師、音樂人的眼中看安平的生活文化,並且傳達安平並非只有老街,更富含著文化底蘊及人文歷史。



負傷的嗓音  唱生命的老歌


帶著一群比自己小10多歲的年輕人,除了鼓勵他們創作,更引導他們深入在地、關懷人文、保有自己的文化與語言,他說:「若自詡是個文化人,就得把自我都丟掉,重新站在土地上感受,去聽聽老人家在講什麼。」


在生命最脆弱之時,選擇重新站在自己成長的土地上,讓音樂創作與生活連結;更以音樂為元素,聚合年輕人的力量,關懷老人,而在許多個演出的場合中,也不難發現許多爺爺奶奶帶著孫子看表演的情景;麵包車長跑8年,而今45歲的謝銘祐,將跨入壯年時期的階段,忍耐積累而成生命的深度,關懷心及知捨開拓生命的廣度,一一奉獻給這個他最愛的土地。



生命與文化一樣  是自然地積累與消失


在安養院見識許多生命的殞沒,謝銘祐說:「我從不擔心明天、也不訂定目標,因為人的力量很微小,我的人生觀就是永遠只有明天,所以要盡力把眼前的事做好;我也不擔心年老,它與文化一樣,是自然積累與消失。」


而未打算有兒女的謝銘祐,25歲開始寫遺囑,約5年更新一次。但他對於年輕的團員及哥哥妹妹的小孩卻有自己獨特的教育觀念,他認為教育在於引導,而不是強制,首先應先讓孩子知道,你跟他是平等的。與姪子們的互動亦是如此,他說:「若是因還未教導過的事而犯錯,他會陪著孩子們受罰。若是知而犯錯,孩子們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得獎後更是保持謙卑之心,他覺得人不能過度膨脹,會干擾創作;但因為連續獲得三個大獎,知名度攀升,讓更多人注意到麵包車樂團,公益演出的場次增多了,自身有工作的團員經常請假參與演出,而自己因台北仍有業務而倍感壓力,所以即便第一屆南吼音樂季成功獲得迴響,許多人開始期待明年10月4日的第二屆音樂季,但麵包車近期目標以募得足夠的款項,支撐2014年預計在台南37區的公益演出。故若在每一個角落發現麵包車的歌聲,看見打賞小姐的募款箱,那一點一滴的積累,都是為了讓更多老年人聽見麵包車唱歌。


長達8年為老人服務的麵包車樂團,在2013這年不但引領年輕人為老年人服務,更帶頭述說家鄉的故事,成功召喚老中青少四代齊聚安平,啟動一場以家鄉文化歷史為基調的南吼音樂會。就如電吉他手黃偉凱說:「麵包車不是什麼大團,但卻真正為一群沒有人服務的聽眾唱歌。」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12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播下希望的種子

今年5月開始,台灣食安問題連環爆,到了歲末年終之際,不僅態勢沒有轉危為安,反而更接連爆發食用油、鮮奶的安全性,消費者不禁感嘆,我們究竟還能吃什麼?食品安全的危機,追根究柢,其實與商品背後的消費鏈息息相關,這也是每一位相互依存的地球公民,在食安問題中也絕對無法彼此卸責!

曾幾何時,我們不禁回想起,未受商業高度物化消費、不見生物科技發達的農業社會裡,所有的食衣住行都秉持著大自然的法則,農人依四季時序耕種,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催熟劑、防腐劑,消費者吃當令、吃在地的物產。如同神在創造大地萬物時,只單純造出自然樣態的美好,「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創世記1:29)

現代生物科技發達,確實為農作減少了許多病蟲害,也相對提高品質與產量,但萬物都有過猶不及的定律法則,當人類濫用科技下的產物,相對也會蒙受大自然的反噬惡果。根據研究顯示,傳統農耕雖然生產效率差,但卻餵飽全球約70%的人口,不僅生產較健康的食物,對土壤、水源和生態都是友善的,更比商業化種植更能承受氣候變遷的壓力。

聖經說:「凡上帝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摩太前書4:4)生命需要食物,糧食生產需要種子,其實人類的未來更牽引在每一顆小種子裡,期盼人心與地土能因此播下希望的種子,成為翻轉世界的新力量!

時兆月刊執行編輯
由鈺涵

06/健康的教會──克服教會發展的迷思(6)
12/特別企劃──還執行力:榮神益人實踐職場信仰
18/新聞大耳朵──人心才是食品安全的挑戰
20/新聞大耳朵──溫柔與暴力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嬰兒摩西(下)
28/蛻變的生命──勞碌與磨練的日子(3)
34/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五站:主的恩典夠你用
38/人際界線與自由──判斷,帶來正確的選擇(下)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熟年現象──臨終關懷與陪伴
48/健康醫療──不到髮蒼蒼 開始視茫茫?
54/熟年理財──在財物上蒙福的基督徒
60/熟年人生──與老同行的音樂心旅程 金曲歌王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
66/紙上讀書會──幸福,從練習說再見開始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3年11月1日

2013年11月:老頑童的青春協奏曲 台南市南區國宅社區發展協會(熟年人生)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台南市南區國宅社區發展協會

不老團隊齊聚老城市  共享妙音回春之樂
二度就業婦女展現行動力  凝聚國宅社區四代情





豆莢從天降  老頑童創意樂團萌芽


隨著社區參與活動的老年人愈來愈多,國宅社區發展協會的銀髮照護業務推展也有聲有色,公部門及文化單位陸續給予資源協助。當年衛生局有個「保命防跌」的計畫,需要尋找有關下肢運動的老師,所以李總幹事每天很早到公園,有次在無意中撿到一個大豆莢,一邊把玩回家,正好朋友來訪:「豆莢很漂亮,妳知道這是樂器嗎?」

這就是台南市花及成功大學校徽鳳凰木的豆莢,在加勒比海地區被用來作為敲打樂器shak-shak(稱為沙沙或沙球)。因著這枚天然樂器,開始衍生成立樂團的想法,某天靈機一動又自創了貝殼響板,加上以貧乏資源添購的便宜樂器,「老頑童創意樂團」於2007年成立。

記得某次課程,老師於前一天臨時請假,正巧因碩士論文訪談結緣的台南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生鄭心怡來訪,臨時上陣充當老師。當時在幼稚園任教音樂的鄭同學帶來幼稚園的樂器,並提供許多資源作為樂團經營的參考,至今樂團所採用的樂器都是大家巧手DIY的天然環保素材,如鳳凰木豆莢、貝殼響板、飲料杯或鐵罐沙鈴等。


給予表現舞臺  走進人群提升自信


一枚無意拾起的鳳凰木豆筴,竟無形中幫助到許多孤苦、生活乏味的老人;如李總幹事初衷,要走出來擔任志工、讓年輕人能專心工作、降低社會成本。老頑童創意樂團原本只為促進長輩身心健康而創立,進而提供舞台,提升自信心,沒想到現在的老頑童是許多老人服務機構常見的公益演出團隊。

李總幹事說:「後來在進修閱讀中發現,老頑童創意樂團的帶法,類似加賀谷宮本式音樂照顧。」藉由音樂的引導及帶動,幫助老人身心活化,舒緩壓力,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增進與他人互動的機會,有目標生活就有希望。

樂團中高齡84歲的黃陳卜阿嬤,早期在街上撿破爛,有空時就到社區唱卡拉OK,不但愛唱歌,也會比手語歌。直到前些年因腳開刀被安置在安養院,李總幹事前往探視時,依自己所學的知識評估黃陳卜阿嬤疑似有躁鬱症傾向。於是主動與阿嬤的家人討論,家人也認同讓阿嬤回來參與;雖然坐輪椅無法走位,演出時經常需連同輪椅將阿嬤送上舞台。但李總幹事說:「不能剝奪老人的權益,更要讓他們參與我們的想法。」這是對熟年長輩的尊重。

老頑童創意樂團的團員平日遊走在社區發展協會的各項課程中,除了學習,也擔任志工,充實自己、回饋他人。平日到老人機構演出,有時也帶著社區的年輕人一起行動,完整連結國宅社區老中青少四代情。


用心鋪陳舞台 創造老頑童的春天


沒有豐厚的資源及宣傳,李總幹事說:「我們總是踏實的走,直到有天無意被發現。」無所求的付出,只是簡單地希望國宅社區裡的3500多個基層民眾能夠老有所依、幼有所長,年輕人能安穩的工作……。沒想到這個以社區為主的健康促進活動,能夠走出社區,到台灣各個角落。將他們的活力感染年輕人,也能服務許多同樣年邁的老人。

你怎麼看老人,決定老人怎麼看自己,這些長輩的活力展現因被更多人看見、肯定,進而找回自信,他們不但沒有成為社會與家庭負擔,更回到社區進行傳承,洗愛玉、製作芋圓、包水餃、饅頭、挽面等手藝,為國宅社區兒童夏令營增添不少樂趣,也因而形成88歲銀髮社工及7歲夏令營學童的溫馨構圖。

李總幹事說:「夏令營開辦至今十多年,有些孩子長大成年,會回到社區來幫忙帶領夏令營,當年第一個回到社區還帶了一群同學來幫忙的就是自己的兒子,這些年來這樣的傳承一直存在;甚至當夏令營補助款還沒有著落時,阿公阿嬤還拿出辛苦儲蓄的私房錢來幫忙,他們說:「能作的不多,只願凝聚國宅社區感情。」


一位二度就業的中年婦女、一顆為老少謀福利的初心、一枚從天而降的豆莢鋪陳的新舞台……。讓這座幾近荒蕪的活動中心成為台南市南區國宅社區居民共同的家。他們不但沒有成為社會負擔,更走出社區到台灣各角落從事老人公益。

台南不僅是個文化悠久的老城市,其65歲以上的長輩高達城市人口的1%,也因此市政府社會局於老人福利推動業務中,提供敬老優待、健康維護、照顧、住宅及獨居服務、緊急安頓及成立休閒教育機構、長青學苑等各方案補助,對於老人福利推廣不遺餘力。

基於此,20131010日台南市社會局在新營市主辦銀髮音樂會「活齡活現,一同享樂」,號召多個銀髮團體共同為重陽節演出,讓不少參與的民眾度過一個溫馨、幸福三代同樂的重陽節。

其中,頗受矚目的老頑童創意樂團,成立於20076月,是由48位國寶級爺爺奶奶組成,團員不乏有耳背、中風、行動不便、重大傷病的長輩參與在其中;然而他們的活力演出,帶動了全場氣氛,使台下民眾不約而同跟著打節奏,獲得滿堂彩。

這群來自台南市南區國宅社區發展協會的阿公阿嬤,不但曾登上小巨蛋舞台,到淡水捷運站當街頭藝人,參與豬哥亮綜藝節目中演出,也獲邀國際世貿館榮譽演出。團員平均75歲,最高齡89歲,經常參與老人福利機構義演及多項社會公益表演,在2012年更獲得金旭獎的最佳公益社會獎的榮殊。

國宅活動中心位於台南市金華路二段市場旁,每週有幾天下午,總能聽到協會開辦的長青學苑阿公阿嬤開心唱著歌,李金雀總幹事笑稱他們是「原住民」。李總幹事說:「目前國宅約3500多人;活動中心在19891990年間建造完成,而自己於1995年左右無意間來到國宅服務……。」

回想當年,自己是個就讀高中夜校,一邊照顧兒女,一邊在家從事成衣加工,月入三萬多元的忙碌婦女。參加瑜珈課時,在偶然的機會下因人情受邀至月薪一萬三千元的活動中心服務;這個選擇雖能讓她兼顧課業及家庭,不過因為工作內容太無趣,不到三個月她便萌生離意。李總幹事說:「當年狂妄地對理事長說,好歹我也是個人才,不想在這裡虛度光陰。」卻被理事長慰留,希望她能多給彼此三個月的時間,而中心願意配合她想發展的事。

「那三個月,我仍維持著收場租費、見到公文就存檔的乏味工作內容;當時的活動中心除了這群愛唱歌的原住民,經常是堆滿雜物的荒廢狀態;有一天在無意間發現活動中心居然有圖書館,並有著豐富卻蒙塵的套書,這對愛看書的自己真是又驚又喜。」記得當時是秋天,她上班無聊就跑去擦書,那段期間正好認識書法老師願意義務教學不收費;她便以中心剩餘的二千多元印製招生簡章,藉機在簡章上呈現「請善用社區圖書館資源」等字樣。

那年冬天,圖書館終於來了第一群訪客,是一位媽媽帶著3個孩子,後來更帶來社區一群小朋友幫忙擦書,並擔任志工煮點心分享,至今仍留在協會幫忙。

1998423日世界書香日,在文建會與鄉城文化基金會的協助下,台南市第一個社區讀書會在國宅社區中誕生,而當年幫忙擦書的媽媽即是現任「智慧讀書會」的會長。

基督教女青年會  開啟第一扇門


    當年乏味的工作內容,李總幹事除了到圖書室擦書外,無聊便翻翻公文,某天發現基督教女青年會的來函,是協助社區辦理母姐成長營,青年會提供師資,而中心只要負責招收學員,12堂課只需300元工本費;她立刻向理事長請公假,親自前往青年會一探究竟;那是她在社區開辦的第一個課程,先從好姊妹及街坊鄰居下手,順利招收到30幾個學員,也建立了她開課的信心。

從社區活動中心,茁壯至現今國宅社區發展協會,對於李總幹事這個二度就業婦女,從家庭及兒童出發,無意開辦了母姊課程,也因應社區的特性,協會逐漸發展為以關懷長輩以主、促進家庭健康為輔的重要推力。在多元就業服務方案提供的人力協助下,讓協會每天都有專人能夠走進社區,並於2001年成立愛心會。

李總幹事說:「我的目標是要熟齡長輩走出來當志工,所以營造老人是全面性的,他們要健康、快樂才能成為志工;我們的責任就是找老人,讓他們參與身心靈課程,減少臥床機會,如此便可減少社會醫療成本,讓年輕人專心工作。」

而個性開朗、勇於挑戰新事物、也邁入熟年的李總幹事,因某回擔任銀髮族演出的主持工作,其相關成就被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主任看見,因而邀請報考大學,目前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全然地展現學無止境的熟年力精神。

而今年國宅社區發展協會辦理的「創意文學──傳承藝術行動」,透過藝術治療,藉作品傳達心情。喜歡旅遊,有著導遊及導覽背景專案人員徐素芬,經常全程參與長輩們的創作,她說:「一張張的圖畫或創作品,皆有背後的故事,有的阿公阿嬤說著說著就落下了淚……」他們透過創作及藝術敘說生命故事,從中找到生命價值及自我認同。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11月時兆月刊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戰爭與和平

上個月,瑞典諾貝爾委員會陸續宣佈了物理、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和平等五種獎項的得主,以表彰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人士,而其中最受世人注目的,莫過於是和平獎的得獎人了:禁用化學武器組織(OPCW,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 lWeapons),他們因近日處理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毒害近500名兒童一事而聲名大噪。

諷刺的是,終生信奉和平主義,極力反對戰爭的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生前最大的發明―黃色炸彈,當時卻被軍方拿來當作武器,作為破壞和戰爭的用途。諾貝爾在痛心之餘,於過世前一年成立了這個基金會。
試想一下,我們的耶穌何嘗不也是如此痛心!以賽亞書9:6說祂是「和平的君」,但猶太人卻指責祂所到之處帶來騷動不安!耶穌大可動用武力派遣「天軍」消滅他,但祂卻
行公義, 好憐憫,忍耐到底。

軍事專家韋格蒂烏斯(Flavius Vegetius),曾說:「想要和平,就要準備戰爭!」人類一直渴望和平,所使用的最強手段便是藉由戰爭,然而,耶穌所帶來的和平,卻是一個翻轉人心的價值觀,祂以一人之死代替所有人類的罪,為的就是要消弭戰爭。

轉眼間,又近2013年尾聲,願我們以耶穌所說末日來臨的預兆,相互提醒:「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馬太福音24:7-14)

時兆出版社主編 周麗娟

06/健康的教會──克服教會發展的迷思(5)
12/時兆會客室──還大地生機  林美月的有機園藝恩典
18/特別企劃──馬習會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20/新聞大耳朵──廉潔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嬰兒摩西(上)
28/蛻變的生命──勞碌與磨練的日子(3)
34/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四站:活出超值的人生志業
38/人際界線與自由──判斷,帶來正確的選擇(上)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熟年現象──老後的信仰
48/健康醫療──美姿美儀瑜伽伸展 台南市南區國宅社區發展協會
54/熟年理財──奉富過三代?退休後不願面對的真相
60/熟年人生──老頑童的青春協奏曲 台南市南區國宅社區發展協會
66/紙上讀書會──想要好人緣,聖經都有解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3年10月1日

2013年10月:回顧舊時光 擁抱新視界 嘉義水上鄉樂齡電影社團(熟年人生)

撰文/陳佳楓 
照片提供/嘉義縣水上鄉公所、呂旻羽

嘉義水上鄉樂齡電影社緊扣老年議題,透過電影、反觀人生;成立的第一年即有許多學員自主參與學習,引領許多熟齡長輩們透過劇情學習正向看待未來。



樂齡學習新課程 藉電影反照人生


「樂齡學習」源自於台灣教育部所推行之「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 是中央所制定,以地方作為基地的熟年學習中心。在鄉長王啟澧先生的支持下,嘉義縣水上鄉由文化城鄉發展課黃意萍主任負責規劃,秉著「樂學忘齡,勇築己夢」的精神,四年前創辦時僅140 多名學員,目前已累積約30 個班級近上千位學員。

除了生活鋁雕、歌唱班、舞蹈、氣功、太極拳、電腦、手工藝……等多元課程,中心最著名的曲笛班經常「全台奏透透」至老人機構義演,也傳為地方佳音。曲笛課程是台灣成人課程中較罕見的項目,意萍主任:「熟年學習,本來就該擺脫一般人對於長輩的舊有看法。怕他們手指不靈活?肺活量不足?思考太多覺得什麼都無法作了。」就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推廣曲笛這項樂器課程,從初創20多名學員,至今已有60 幾名學員;課程在公部門的補助型態下,逐漸發展成自發性學習。


學員因透過學習所得,服務比自己更年長的人、將快樂帶給別人,改變了社會大眾對老人家的看法;更在團體互動中學習健康概念、自我成長。


最初教育部對於設立歌唱班有所異議,意萍主任說:「其實我們主要希望提供長輩願意走出來學習一些富有內涵卻不失娛樂的課程。」樂齡歌唱班不僅教授歌唱技巧,還不乏音樂專業理論,出遊時喜歡在遊覽車上歌唱的長輩們,在課程中學會了升降KEY 的技巧,唱歌變好聽了,也因而在團體互動中獲得自信。


在樂齡中心的穩定成長下,2013 年創立了「看電影,話人生」的電影社團,是個一般人認為不易推廣給熟年長輩的課程,又尤其課程不僅把看電影當娛樂,其目的在於透過看電影來引導學員探討議題。最初先從中心其他課程學員進行宣導,雖然是開辦的第一年,電影社團已有40 多名學員,平日出席率也有八成左右。



五六年級生同心 創辦熟齡電影社


六十幾年次的黃意萍主任,家中也有邁入熟年的長輩,對於該議題感受特別深刻,因而對於辦理樂齡學習課程不遺餘力。意萍主任在業餘進修時,認識目前正就讀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暨研究所含高齡者教育博士班的劉文端老師,邀請開設熟年電影課程。

原本在電力公司服務的劉文端,因對於社會教育有著高度的熱忱,提早辦理退休,也是頂著五十多歲的熟年身分,轉而攻讀碩博士學位。一直很愛看電影,但未系統化地作類別區分,一直到高雄鳳山的長青學園特色課程邀請,劉老師才將電影融入議題,繼而投入了水上樂齡電影社的課程。


劉文端老師說:「老人家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豐富的電影。他們將自身經驗投射到電影裡,找到自己的位置;跟著電影劇情回到舊時代,再跟著劇情的轉折走過來;這是在酸甜苦辣的現實生活中較難的,對於其所經歷進行完整的詮釋。」


一直喜歡與老人家生活在一起,但因自己還未到達該階段,會有很多無法描述的部分,以電影來串連,帶領老人家,文端老師說:「使得他們更加正向、堅強,坦然面對病痛、年老安養、死亡問題。」


藉由課程的進行,讓長輩們更加了解社會的脈絡,透過學員互動得已抒發情緒;在學習的過程中結交新朋友,聊天、談心也是降低憂鬱的好方法。「許多學員們的後輩都紛紛反映,長輩們自從忙著學習,根本無暇胡思亂想了。」意萍主任笑著說。



人生豐富如電影 透過劇情學習正向看待未來


電影社課程中不但兼備懷舊治療、反應當前社會現象、啟發思考並不失娛樂。透過電影觀賞,協助高齡長輩認識電影與人生的關係,從劇情中反照生命,協助修正並轉換生活態度。不但培養電影觀賞、解析與分享能力,而且學會電影類型的選擇、分類與了解自己所愛。

文端老師說:「今年是在水上樂齡開設電影課程的第一年,課程仍在調整中,長輩們對於電影課感到好奇,每週平均會有將近30 多人出席,但他們背景參差不齊,有的是公教人員退休,有的沒讀書;有的還未接觸過電影,有的看不懂外語片,課程進行中,需小心翼翼處理他們的感受。而意萍主任的用心帶領,是我們從事樂齡工作夥伴的典範。」


班上有位將近80 歲的桂蘭阿嬤,8 歲就失去父母親,一生都為了經濟煩惱,但電影社成立後,她幾乎每堂課都出席,坐在教室的最後面。對於文端老師所談的議題一知半解,但電影看得卻認真,偶爾在電影裡看到自己知道的事或熟悉的台灣話,有參與感及共鳴,令她特別開心。


提及參與感,意萍主任又說:「一開始許多學員看到麥克風就想逃跑,有的因怕被點名發言,電影一結束就揹著背包離開。後來在課程進行中適時的帶領他們討論,慢慢地大家已經懂得分享與回饋的樂趣。」由文端老師帶領學員電影觀賞、導讀,回顧生命歷程,探索新視界,樂齡長輩們因而學會自省與反思,以正向的態度看待未來人生。而本身也邁向熟年的文端老師,目前在幾間大學院校擔任講師,也是教育部合格的樂齡講師。他的座右銘是:「工作60 年,創造兩輩子價值;前30 年,為工作、為家庭;後30 年,為理想,為使命。」他現今所作的事正是後30 年的樂事!



自主參與的熟齡生活 共鳴產生療癒力


自主參與的學員們,在暑假出席率較低,這個有趣的現象是因為「孫子們都放暑假了,阿公阿嬤要在家裡顧孫子。」但也不乏在課程中見到由子女陪同、帶著孫子們上課的三代同堂溫馨畫面。

影像、聲音、動作、劇情等四大元素,是電影的魅力所在,電影可引導人們面對及理解當下處境,反照真相並產生認知。不管是電影社或其他樂齡課程,在選擇電影和歌曲的首要考量就是能否引起共鳴,能產生共鳴才會有療癒效能。劉老師為電影社學員課程選擇的影片以劇情片及記錄片為主,穿插兩部音樂劇與舞台劇。


例如《 阿爸》是一部新類型的劇情音樂電影,記錄寶島歌王洪一峰的音樂傳奇人生,因為他而讓許多日本歌滲透於台灣人生活當中,他的創作深深影響著
當今的流行樂壇;劇情中以愛與寬恕帶來祝福,串起台灣三代的共同記憶。

而《錢不夠用2》則是一部來自新加波的寫實生活劇情片,以幽默眼光及批評方式,反映華人社會家庭中普遍問題。意萍主任分享:「電影中的媽媽被三個小孩推來推去的劇情,許多學員看了紛紛發表意見及表示不平。」那樣的共鳴,也提升了學員的參與感。


意萍主任說:「當時觀賞《飛越老人院》這部電影時,文端老師播放不同形態的老人安養院影片,問學員是否會將父母送到老人院,大家都沒舉手,他們的觀念總覺得把父母送到老人安養院是不孝;而問到自己是否願意到老人院時,卻全都舉手,因為不想造成後輩的負擔。」但透過老人安養院影片觀賞,使得學員們了解,現今許多老人安養院已不再是如舊有印象般的沉重氛圍。


其他影片型態,例如由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編劇的《人間條件1》舞臺劇影片;還有未來預計與學員觀賞的電影有:金馬獎導演楊力洲的記錄片《被遺忘的時光》是一部關於失智議題的電影、《一路玩到掛》、《人生80 才開始》、《搖滾吧 ! 爺奶》、《青春啦啦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等,都是文端師為學員挑選的樂齡影片。



音樂紀錄電影《阿爸》 見證上帝化解家庭危機


文端老師特別提到:「因為洪一峰及他的音樂年代,讓台灣人開始與日本歌曲生活在一起。」2011 年上映的《阿爸》,由劇中主角洪一峰的兒子洪榮良擔任導演,是一部半記錄半劇情的音樂電影。

劇情主軸在寶島歌王洪一峰對於三個兒子都遺傳了優良的音樂細胞,其中大兒子洪榮宏被指定為繼承衣缽的期待,故自小就接受嚴格的訓練,再加上洪一峰先生後來的婚姻狀態,讓兒子產生了心結與仇恨,導致父子關係緊繃了50 年。曾酗酒10 多年的洪榮宏,最終靠信仰化解了與父親的仇恨,並走出人生低谷,其因基督信仰而得救的故事,也一再的被傳播媒體視為社會正面教材。而洪一峰先生也曾經將暢銷歌曲〈思慕的人〉重新填詞成〈福氣的人〉,來表達唯有信靠主,才能成為受祝福的人。


有人說:「他們所經歷的痛苦都是通往上帝祝福的道路。」


生前在主的陪伴下,洪一峰與三段婚姻的家庭成員彼此間的感情更為融洽,因虔誠信仰而走過寬恕與釋然的家人,陪伴洪一峰生命的最後旅程;於2005 年發現罹患帕金森氏症,後又不敵胰臟癌病魔辭世,洪一峰享壽82歲;在2010年2月辭世後,其後代籌拍的電影《阿爸》,不但拼湊出音樂大師傳奇的一生,找到了生命中失去的記憶拼圖,也提供熟年長輩一部適合審視人生的好劇情。


而水上樂齡電影社也就是以這「緊扣老年議題,引領正向思考」為主軸,透過電影、反觀人生;成立的第一年即獲得熟年長輩的愛戴,透過課程中互動所得的了解與磨合,電影社的課程將再精進,是許多人都樂見成長的熟齡課程。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10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蒙福的人生

基督徒都希望擁有一個蒙福的人生,使我們能夠負擔神的豐盛,成為神能夠祝福的人,然而在蒙福之前,必須成為一位好的天國管家,請你就以下項目重新檢視,自己是否為蒙神喜悅的兒女!

在小事上忠心:「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加福音16:10)能被神所用的人,都是先從小事上竭盡心力做起,必能顯現對小事的真實態度。例如:是否每週上教會做禮拜?是否每天讀經禱告?是否在服事上守時與委身?是否按神的心意行事?……,如果在上述小事的態度上都無法忠心,神也無法將你視為祂所能使用的器皿。

在錢財上忠心:「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路加福音16:11)尤其是對錢財的態度,最容易看出一個人是否忠心、誠實?越忠心的管家除了當納的什一奉獻,並按著神的心意支配運用,以及妥善管理祂所賜的財富,必會發現自己在屬世的財物上受到神的祝福。

在別人的事上忠心:「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路加福音16:12)「別人的東西」是指神交託的事物,「自己的東西」是指神給予的恩賜,因此才幹、金錢、時間等都屬於主,這一切都須為主所用。如果我們在生命中無法活出耶穌「捨己」的樣式,凡事只考慮自身的益處,祂又怎會將恩膏賜下呢?

然而,人往往注重大事,卻忽略小事,但神所看重的,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而這也是主將託付大事的考量。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心也就在哪裡啊!

時兆月刊執行編輯 由鈺涵

06/健康的教會──克服教會發展的迷思(4)
12/時兆會客室──林書豪青少年之夜 聽主微聲,找回真正的自己
18/特別企劃──兩岸打貪腐 同演政治驚奇
20/新聞大耳朵──Hello 你好!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最小的男孩大衛(下)
28/蛻變的生命──勞碌與磨練的日子(2)
34/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三站:健康之道帶來的祝福(下)
38/人際界線與自由──活力,帶來活潑的熱情(下)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熟年現象──黃昏之戀
48/健康醫療──瑜伽運動遠離骨質疏鬆
54/熟年理財──奉獻的真義
60/熟年人生──回顧舊時光 擁抱新視界 嘉義水上鄉樂齡電影社團
66/紙上讀書會──觀念對了,獲得健康好輕鬆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3年8月1日

2013年08月:老少聚成新生力 不倒翁行動院線 為偏鄉孩童圓夢(熟年人生)

文:陳佳楓    
照片提供:有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王俊凱

因拍攝罕病記錄片,林福清萌念製作兒童電影,更為傳達優化兒童閱聽的理念,從2012年起預計苦行台灣368鄉鎮;而這股老人與小孩聚合所形成的新力量,已悄悄地蔓延到各個角落……




罕病兒感召  退休新聞記者返鄉拍電影


        電影是一種能貼近時代真實面貌的記錄,反映社會、記錄百態、見證歷史,更是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曾任新聞界資深記者林福清,因在一次偶然的請託下接拍骨肉瘤記錄片《彩虹下的約定》,與疾病天使相遇的他,產生了電影故事靈感。有感於兒童電影的貧乏及3C電玩的負面影響,發願優化兒少閱聽環境,因而製作了這部積極、樂觀、富饒愛與想像力的電影《不倒翁的奇幻旅程》。

        從一位經常被兒子要求說故事的爸爸變身兒童電影導演,選擇回到老家這個荒涼40年、僅有三千居民的台南市左鎮區,因家鄉賦予的穩定力量,讓面臨重重困難的林福清,渡過長達11個月的拍攝與2年後製的艱辛歷程;期間經歷臺灣2009年88風災電影場景崩塌的慘痛、辦公室淹沒、路被阻斷、斷炊、發不出薪水的艱困過程,只為將自己從病童身上所感受到的,透過電影鏡頭傳遞給每一位有機會坐在螢幕前的人。

不倒翁夢想  喚醒荒涼老鄉鎮


        期間遭逢的重重困難,幸而一路上有眾多天使相助;除了一直不離不棄的製片杜慧娟,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的史明輝教授也深受林福清的感動,結合產學界,號召黃佩荃與馬匡霈等學生們參與電影中的動畫;崑山大學年紀不到30歲的嚴振欽擔任合成特效總監;而動畫的原始角色設計者阿咧先生,則是林福清在台南觀展時偶遇的插畫家;就連音樂配樂也是出身台東縣當時年僅15歲的少女盧葦所創作。

        電影裡的素人演員,大多是林福清的老家親戚,電影中獨腳罕病兒小咖的阿公,長期致力於文化運動,是為西拉雅正名而奮鬥不歇的靈魂人物,會拉怪琴的萬爺爺,他也有著不倒翁的精神。

        劇中長達25鐘的五部動畫,獲得國際電影獎勵,有些不了解製作背景的觀眾,甚至以為是國外大製作的動畫作品,而實景拍攝所呈現台南左鎮區樸實人文風情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恰如參與電影製作人們的精神,在寸草不生的白堊貧瘠土地上開出美麗的花朵。


罕病獨腳男童救贖  老作家重獲新生


        這部沒有年齡界限的電影,描述最初一位不得志童書老作家田邊,因偷了兒子童年玩伴安安的點子,寫了第一本書《不倒翁》而成為知名作家,卻因專注在自身價值觀與理想寫作,犧牲最珍貴的親情,也因為偷故事的念頭而與兒子分裂,成為田邊此生最大的遺憾。

       直至遇見罕病獨腳小男孩小咖,田邊老作家找到救贖,被陪伴的小男孩也在成長過程中得到養分,兒童文學館開館前,小咖單腳躍進了《不倒翁》的夢想裡,成為田老的小天使,使得凋零的創作生涯再次開花。電影中樂觀的小咖,是林福清在拍攝罕病骨肉瘤記錄片過程中的對應,他說:「病童展現出對生命的熱愛,比大人更堅強、更樂觀。」

苦撐發願大戲  優化兒童閱聽環境


        有感於現下總是擁抱最大族群而忽略兒童的閱聽市場,林福清導演:「3C科技日新月異、日益壯大;我們的孩子已經被電玩、手機綁架到甚至廢寢忘食……」。

        在產業惡性競爭下,閱聽內容普遍向下沈淪,新聞暴力給予的身心傷害、虛構情節的誤導,孩子們從電視中學習到的社會行為,引發情緒焦慮,甚至因而減少真實人際互動,讓其價值觀及社會認知的影響,而過度依賴資訊產品的便捷,更影響了對事物真相的辨識力。

        優化兒童閱聽環境,不能只是關起門來評論,就如林福清:「不只是電影,而是一種行動力,為勾勒出兒童閱聽環境的議題關懷,我們要深耕這塊心田,讓荒漠成為草原。」

        行動院線一站站地走訪鄉鎮,透過每次映後問答來提醒老師及家長,兒少的閱聽環境已日趨惡化,請大家一同重視與創造適合孩子們的閱聽產物。無法預測有多少人會來看電影,但是現場的笑聲與回饋,總是讓他們有意外的收穫。

319行動院線  與偏鄉孩童愛的約定


        關於《不倒翁的奇幻旅程》,作家小野曾說:「這是一部瘋狂的電影,為兒童做了這麼多動畫與真人演出。」;新聞主播李四端:「它不僅敘述兒童的故事,更敘述了大人心中從小幻想期待的至善、至愛、至美的故事。」

        電影完成的第一時間,除了邀請病童們一起來觀賞,他們帶著影片下鄉,到各地去放映電影,為照顧偏鄉孩童的閱聽的理念,將優化孩子閱聽環境的理念化為實際行動。

        兒童文學學會理事童書作家嚴淑女將林福清比喻作「為孩子創造幸福的唐吉軻德」,她說:「導演從台東山區接來擠得滿滿一車巴士的孩子,,他們有些是第一次看電影,幾百個小孩的笑聲,迴盪在演藝廳。當時林福清說:大家都說我在台東播會賠慘,但是其實我賺最多,孩子的笑聲及感動的眼淚,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2012年由社團法人台灣安心家庭關懷協會所發起的捐款計畫「不倒翁的奇幻旅程,縮短最遙遠的距離之不可能任務之一個都不能少」,她們說在那個沒有電影院的台東,偏遠山區的小朋友要看電影幾乎是奢求,要派巴士從山上接小朋友到市區看電影,然後再送回家。直至2013年夏天,不倒翁的行動院線走了台灣將近60個站,將近40個鄉鎮,也去了澎湖、綠島等地區。

每個人一顆種子  世界因此綠意盎然


        必須抓住每個可以說故事的時間,才能擁有將電影送到遠方與更多孩子相遇的機會,林福清:「但有時自己卻變成聽故事的人」。就像在中興大學那場播映會認養人豐勝,曾祖父是榨樟油的商人,而自己經營紙箱生意,期許自己以種樹的行動來回饋社會,豐勝透過那場高達4千觀眾的播映,去拓展行動院線認同,同時也為孩子們投下一顆種子。


        而亞斯伯格症的小二孩童小金魚,與媽媽抱著錢桶募款,請大家看電影,用以感謝新學校、新老師的照顧。

        還有婦幼關懷協會、非營利組織、鄉鎮公所、醫界、扶輪社、宗教團體、教師會、個人等來自各界的贊助播映,讓這個以實際行動力作為感召的活動,影響了公部門,2013年文化部以「泥土化」政策為概念,舉辦「電影放送影魅山林」電影藝術下鄉系列活動,讓這部適合老中青三代共同觀賞的電影,被更多人看見。

小孩的老玩具  老人的新生命


        小時候我們常聽到的不倒翁故事及童搖:「說你呆,你不呆,鬍子一把樣子像小孩;說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來。」心理醫生鄧惠文曾在發現心關係的節目:「當心理醫生這麼久,還真的沒想到不倒翁是個很好的比喻……。」

        行動院線進行一年多,不乏溫馨的親子觀眾同行,卻偶爾也會像在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的播映場上,遇到導盲犬及需要透過口述影像看電影的視障朋友,有影文化的專屬攝影師王俊凱曾描述:「看電影,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簡單又輕鬆的事,但是對於偏遠地區的兒童、視障朋友、行動不便的老人們,可能需要外力的支持,才能如願。」

        面對來看電影的行動不便老人,林福清:「最重要的陪伴,我們曾經是小孩,我們也會老。」

老人與小孩的交集  對應而生新力


        2013年5月由台南白河關仔嶺長老教會認養、統茂溫泉會館免費提供場地的行動院線,四所學校的老師們與李敏功牧師不畏辛勞地接送孩子們往返,充分展現了社區凝聚力,李牧師:「這是喜樂的一天,我們會將不倒翁的信念繼續傳遞出去。」這場播映會不同於其它場次,觀影的3百多人當中,有較高比例是老爺爺及老奶奶,老奶奶的QA中透露著對小孫子成長的憂心,呼應了優化兒童閱聽環境的議題。

        導演林福清與製片杜慧娟:「即使我們能力有限,但未來我們會繼續拍兒童電影,也期待有更多人投入兒童電影。」

        不倒翁精神及優化兒童閱聽的理念、劇中的老作家田邊與小咖、參與行動萬線的長輩與孩童、童謠中唱著「鬍子一把樣子像小孩」……這些老人與小孩相對應而產生的新生力,如同兒童文學作家陳天順與夏淑華:「童年是帶不走的,他會在原來的地方,與你相會……」。


        不管幾歲,互為主體地陪伴、傾聽;我們曾經是小孩,我們也會老,我們可能會是彼此的天使。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8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將心比心,以基督的心為念

八月正逢大家紀念和慶祝父親節的日子,可是應該有個最難過的人,就是台灣陸軍士兵洪仲丘的父親,這個在台灣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虐兵新聞中,凸顯了在一個封閉環境和制度下所衍生不為人知的一面,台灣軍隊的管理制度一向以嚴謹完善著稱,然而卻屢屢傳出官兵遭到虐殺迫害的新聞,這顯示出人心才是管理體制內最重要的一環。

人心,是極其容易使人在行事上,遭逢軟弱及跌倒的試探!耶利米書17章9至10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因為人有許多的罪都深深地埋藏在人心最深處,當私欲蠢蠢欲動,就會出來作惡。「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馬太福音15:19)如果想要徹底拔除,必須仰賴公義的上帝來鑒察我們的內心,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23-24)

即便是在像教會這樣以良善公義為標竿的團體中,也仍然充斥著像法利賽人及文士般的信徒,藉著教會封閉的結構濫用特權,謀奪教會資產及毀壞弟兄姊妹名聲,殊不知在上帝的審判簿中都已一一記下,待基督復臨時必將彰顯公義,將惡人一併除去。「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馬太福音15:19),所以我們凡事都應以基督的心為念,將心比心去待人接物,這樣社會才會更美好。

時兆月刊發行人 周英弼

06/健康的教會──克服教會發展的迷思(續)
12/時兆會客室──光寶集團總裁陳廣中 給青年求職與生涯發展的建議
16/特別企劃──培養基督徒品格軟實力 三育雙語商務學系提升職場競爭力
18/新聞大耳朵──一覽無遺
22/新聞大耳朵──兩岸互動行向深水處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以利亞和乾旱的日子(下)
30/蛻變的生命──使徒在各地作工
34/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二站:健康之道,誰是誰非?(下)
38/人際界線與自由──活力,帶來活潑的熱情(上)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熟年現象──待滿足的熟年消費需求
48/健康醫療──天然蔬果腸保健康?
54/熟年理財──基督徒的金錢觀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60/熟年人生──老少聚成新生力 不倒翁為偏鄉孩童圓夢
66/紙上讀書會──健康素食的模範生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3年7月1日

2013年07月:藉書寫傳達上帝的感動 台灣文學作家王貞文老師(人物專訪)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王貞文

第三代基督徒的王貞文,從小學即發現自己的寫作天賦,,國中時期立志成為傳道人,在不斷自我懷疑的途中,除了「重要提攜者」們的引領,她透過繪畫表現自我、經由書寫傳達上帝給予的感動;不但如願成為傳道人,更是一位有趣的基督徒。




出生即為基督徒  透過書寫傳達訊息


「我去參加公祭,送他一蕊玉蘭花,為他飲一嘴威士忌。身軀熱,玉蘭花的芳味嘛猶在身邊,心頭猶因為深深的毋甘,酸擱疼。想起最後一擺與他見面,他有講:妳是會當寫的人,著繼續寫!」這是台南神學院王貞文老師悼念詩人葉笛的一段文章。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參加全校作文比賽獲得第二獎,回憶當時她說:「進行一半發現鋼筆沒有水,筆管裡裝了午餐剩下的桑葚汁……。」小學六年級進入憂鬱的青春期,開始寫詩;也在家裡與姊姊交換作品,並發行自己的刊物。

曾出版多本華文書籍、獲得多項文學獎、同時也是傳道者的王貞文,是第三代基督徒,父親王逸石、母親郭惠卿,在嘉義西門教會相遇、相識、一同成長,大學一年級時就結婚;1965年與雙胞胎姊姊王昭文在淡水出生,當時父母同時為淡江中學老師,住在淡水長老教會,1歲即由宣教師花翹奇牧師主持洗禮,2歲因祖母病重與父母回到嘉義,自小在嘉義西門教會上查經班、參與青年團契、從事各種服事,也學會了獨自閱讀及自由詮釋聖經的快樂與能力。

高壓成長環境   教會生活得以舒張


國中時期因為當時家庭經濟,就讀嘉義大業國中的她,深為能力分班的制度所苦,再加上當時大環境的氛圍,她和姊姊昭文在高壓且憤怒的環境下成長,就連在作文課上發表言論,都可能被約談、遭輔導室勸告;當時只能眺望著隔壁充滿天主教的氣氛與慈愛的輔仁中學,她說:「幸而有教會的生活。」在學校被壓抑、不可表現的反抗的精神,都能在教會裡獲得釋放。

那個時期感受到民主空間被壓迫著,曾一度想自暴自棄,與昭文一同擔任西門教會青年團契刊物《葡萄樹》的編輯,並參與查經班與聖歌隊;美麗島事件時期,看見台灣很多菁英被抓走,讓他們覺得要努力考上好的高中,也加強了她成為傳道人的決心,而後與王昭文一起考上嘉義女中,擔任《嘉女青年》編輯時期,決心無論如何不能自暴自棄,要負起對這個時代的責任。


想被上帝使用  但我堪用嗎?


小時候喜歡畫畫,也一心認為自己可以畫畫,高中時期跟隨劉長富老師習畫,報考大學美術系,卻選讀了一個可以準備念神學的歷史科系。曾經在獻身藝術或傳道的選擇上掙扎;當時認為服事上帝必全心全意屬於祂,而繪畫是非常講究自我的表現,當然有人說:「妳也可以彰顯上帝的榮耀呀?!」但當時的她,覺得那是在尋找自己。然而在尋找的過程是痛苦的,因那時年輕的自己正陷入在慘綠、找不到自己、缺乏自信、否認、自我懷疑之中。

曾經自問:「我很想被上帝使用,但我真的堪用嗎?」她希望做一個全職的傳道者,一方面卻又不覺得自己適合傳道,因為當時觸目到的世界都沒有女性傳道人;另一方面又笑稱自己外表遲鈍、情感細膩的她,覺得自己不是那種很快可以讓別人感到被關懷的人……,這番自問及尋求上帝答案的過程很長;後來透過與許多人的互動更加了解自己的確能夠為上帝服事。提起這些重要的他者:除了父母親、王昭文外,盧俊義牧師的帶領是相當重要的,也在那個時期,她開始接觸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的小說。

恰如其分地完成使命


決心作為一個傳道人,必須進入神學院就讀,當時她有兩種選擇,一是高中畢業後讀七年,二是大學畢業後讀三年。最後,她選擇先讀東海大學歷史系,再念台南神學院。大學四年,她不同於一般歷史系學生,反而過得很快樂,四年的詩班生活、團契服事,並從事《葡萄園》雜誌編輯,更遇到了許多啟發自己的老師。

 據說《葡萄園》是舅舅創辦,媽媽也曾是雜誌的編輯,所以大一自願加入,而後因為學長姊們為了畢業忙碌,才大學一年級的她就與另一外文系女孩一起承接雜誌編輯的重擔。雖然過程很辛苦,很多環節需親自執行,但四年來未曾放棄使命;幸而有建築系學長蘇南洲的支持,協助將基督教理念及一些關心時局並有思想的寫作者聚在一起。這位當時意氣風發的學長,不僅讓自己大開眼界,如今是雅歌出版社的老闆。也因著學長的欣賞與鼓勵,讓她從大一就得以發表文章,陸續出版許多本書。

那段日子,覺得可以認真地探索自己、恰如其分地完成使命,並從中漸漸地肯定自己,也確認了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傳道人。

旅德期間開始懂得疼惜台文


台南神學院畢業後,她被分派到新竹的香山當傳道人,兩年後決定到德國伯特利教會學院攻讀神學博士。這是由於在東海大學時期受到胡昌智老師及師母三年德語薰陶及幫助,讓她在前往德國的旅程得以順遂;憶起在德國的日子,她說:「那是段流浪與艱苦的歷程。」幸好在德國的生活得到許多的優待及打工機會,也因有教會提供的獎學金以及寫作的稿酬,讓她不至於為經濟所苦。

她在德國留學期間,因見聞所撞擊出的感想與火花,發表了《求道手記》這本書。而《橋上來回》則是在德國團契講道寫的短文,小而巧且實用,書裡傳達的心思細膩而有光,是一種「亮」的思考。那期間,因為受到台語文運動(以下簡稱台文)先輩及一些刊物的影響,促使她開始使用台文寫作,也教導台灣留學生白話字,並成立讀書會。

「直到人在德國,與台文的環境隔絕時,才真正疼惜我生命中曾接觸用台文所表達的世界」她說。

她覺得要讓這個語言活下去,不能單靠教科書和無趣的課程,而是要以這個語言書寫有趣的文章,讓作品有優雅的印象。而〈天使〉是她寫的第一篇台文作品,之後作品集結成《天使》一書,書中不但有幾篇記載自己成長的文章,對她而言,以台文書寫,是加入一個充滿將來性的運動,讓自己得到解放,並在異鄉中連結自己的根及過去的重要元素。

以書寫作為上帝話語的橋樑


曾經獲得多數獎項與補助的貞文老師,自謙這都是被台文界推薦參加的,她其實是個害怕有得失心、無法處理這種情緒的人;因為一方面某部分文學獎的標準歧異太大了,比較好的作品沒辦法浮現,很可能會被其他不客觀的因素來決定價值。另一方面,卻覺得文學是可以被批判的,如在寫實功力、想像力、時局掌握等方面。但文學獎有時候似乎不是在這程度上討論,有時只是「單純的不喜歡這種類型的文章」,所以自己從來不主動參加文學獎。

面對台文書寫系統的爭執,這是她感到最不快樂的部分,因為她認為不管使用什麼系統,易讀才是最重要的,但往往文章投稿後,會因為各雜誌的台文書寫系統不同,被修改至自己也認不出來。「因用字、字的排列及音韻……本來就是創作的一部分,讀起來『爽不爽快』是很重要的」她如此說。

貞文牧師的文章,哲學意味濃厚,屬於往內心深層的尋找與探討;(這裡需要順稿)過去累積了許多台文詩作,雖然文友期盼可集結出版,但她認為那是個人的作品,沒有必要出版。目前心中倒是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想再寫小說。她認為以純文學的方式書寫,才是真正的創作,可以暫離牧師的身分,自在地馳騁在想像與魔幻的元素當中。目前,教書的生涯讓自己沒有力氣專事純文學寫作,現在偶爾為《曠野》、《新使者》、《台灣教會公報》等雜誌寫作信仰的分享與神學的議論,透過書寫傳達來自上帝給予的感動。

我在這條路上  當個有趣的基督徒


曾經她思考:「我難道就這麼接受別人給我的福音嗎?」

「後來,我和昭文想的都是:我們怎麼樣活出福音?怎樣為了這個世界的公義 、和平、仁愛以及台灣這片土地做一些事。」神學是用在自己的鄉土,底子的建構還是在臺灣,回到台南神學院後,她將大部分的力量用以傳道。

初見她,外表溫和,但交談中卻有一種堅毅甚至強烈的力量,她關心時政、為社會議題盡最大的力量,並且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基督徒……。

最後她說:「也時常需要有個力量告訴自己,我還在這條路上。」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7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渴望與行動

近幾個月來,大家都對「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話題議論紛紛。各大媒體均報導了這個以綠色能源、網路技術(如3D列印)為基礎所帶動的革命,將如何對我們未來的產業、能源、政治、教育、生活方式等產生偉大變革,例如:客製化的3D列印產品,甚至連槍枝或器官都可以用3D列印的方式自造。


這使我想到拿破崙‧希爾 (Napoleon Hill) 在其書《思考致富》中所說的話,「人類心智的力量是神奇且無邊無際的。我們無法瞭解每個人的心智、每一件事物的範圍,在不同情況下將渴望轉化成實體的機制。」人類就是因著這種渴望達成的信念,使得科技不斷突飛猛進。
然而,他們這種渴望達成的信念,是從那裡來的呢?為何他們願意這樣不眠不休地為其目標努力呢?希爾說道:「信心是人心的首席化學家,當信心與意念的頻率吻合,潛意識會立刻與之產生作用。」當人類在潛意識中一心一意朝目標前進時,便會逐漸轉化成行動。我們的信仰也是如此,藉著讀經禱告,讓神的思想進入我們心中產生潛移默化,慢慢地,我們對神有了信心,把渴望當作起點,付諸行動,因為「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詩篇19:7-8)

行動是我們與神親密關係的自然流露,有了行動就能撒下福音的種子,「傳福音報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馬書10;15)願我們因著信心與渴望,奉獻自己,為祂的福音付諸行動!

時兆出版社主編 周麗娟

06/健康的教會──克服教會發展的迷思
12/時兆會客室──藉書寫傳達上帝的感動 台灣文學作家王貞文老師
18/新聞大耳朵──史諾登事件 考驗中美新大國關係
20/新聞大耳朵──剩食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以利亞和乾旱的日子(上)
28/蛻變的生命──高舉十字
32/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二站:健康之道,誰是誰非?(上)
38/人際界線與自由──關鍵,帶來屬靈的影響(下)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熟年現象──空間無障礙 安居生活好自在
48/健康醫療──你的脊椎健康嗎?
54/熟年人生──頂客族如何安穩退休?
60/熟年人生──撒下繪本幸福種籽的園丁 小大讀書會
66/紙上讀書會──找回快樂婚姻的幸福感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3年6月1日

2013年06月:老人劇團演繹城市新生命 台南魅登峰劇團(熟年人生)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魅登峰劇團

因應熟年社會而生的魅登峰劇團,以自我的生命體驗為表現方式,老演員們為自己找到新的生命價值,也成就了老人劇團的獨特生命曲線。



20年屹立不搖老人劇團  受邀百年樹屋榮譽演出


2013年4月4日到6月9日,台南藝術節企劃了一系列的藝文表演活動,其中被譽為「全台第一熟年天團」的「魅登峰劇團」,在別有情調的著名景點「安平樹屋」受邀榮譽演出三場舞台劇《小丑與天使》,近10天索票一空,其魅力可呼應劇團「魅力登峰造極」之精神。

這個在1992年由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成立的劇團,最初是因應銀髮族人口比率提升,以及為活絡南台灣劇場風氣而成立,以45歲至76歲團員為主的中老年人團體,在肩負社會使命的狀態下而生,20多年的風風雨雨,團員以自我的生命回顧為表達方式,分享彼此的自我經驗,傳達理念,指引人們對生命週期的體認,更為劇團建立起獨特的生命曲線。

最貧乏的資源營造  「全國第一老人劇團」


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在1992年輔導成立劇團後,邀請許多專業劇場工作者擔任表演指導,最初以「戲劇治療」及「心理劇作」為主,作為表演訓練元素,由彭雅玲導演擔任編導,並在實驗劇場演出八場《鹽巴與味素》後,而打響劇團名號、獲得許多演出機會。這位讓團員多年後仍念念不忘的嚴厲導演彭雅玲,當年以引導演員「說故事」的方式,讓劇團功能達到集體治療的作用,透過表演方式來呈現彼此的生命經驗,讓這些銀髮族展露長才,而獲得成就感。

《戲劇表演:心理治療新手段》一書曾說:「戲劇就是假設,在假如的狀態下去練習,學習的經驗和感情都是真的,獲得的成就感也是真的。」進入劇團的長輩們,在劇團裡不但結交各行各業的朋友,彼此互相關心、學習成長,透過社會連帶感,肯定自我生命價值。

由台南人演出在地的故事,與早期生活歷史串連,透過戲劇表現方式,在濃郁的生命情感中,勾起老年人懷舊之情,也引領年輕人分享年長者的生命經驗。

「當年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歐吉桑吳念真導演所主持的《台灣念真情》也曾為劇團進行過專題節目報導。」正在排練的團員不約而同地說

二十年不滅  有限資源裡的無限熱情


以台南在地風情及故事作為背景,再加上銀髮族的豐富生命經驗,劇團曾獲得台南市傑出表演藝術團隊獎及許多巡演機會,但在2000年劇團脫離基金會獨立後,由人稱藍波大哥的廖慶泉及吳煥文共同經營運作,由於資源匱乏,曾經濱臨瓦解。

現任《小丑與天使》的導演張雅鈴老師,早期是劇團的行政經理,她曾說:「當年在整理團員檔案時,發現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感人的故事,如:因八二三炮戰中妻離子散的路爺爺、李秀的喪夫之痛、徐秀及吳煥文的婚變……等;這些故事感動了我,而讓我為劇團付出至今;他們將自己的踏實的親身經歷,透過戲劇,引領他人的生命。」

而最初只是為好友藍波大哥情義相挺的高雄陶藝家李鑫益,曾經出資幫忙劇團演出,甚至協助寫企劃提案爭取經費,在2007年加入魅登峰劇團,開始編寫劇本,成為近年劇團專屬編劇,經常因為演出而在台南、高雄二兩地奔忙,全憑對舞臺劇及劇團的熱情;因此也將畫家好友蔡文龍先生帶進劇團,為劇團義務擔任文宣設計,同時也參與劇團演出。

這些就是團員們曾說:「劇團每年只有2萬元補助,有時連2萬都沒有。」卻能生存二十年的重要元素。

家喻戶曉明星老團員病逝  喚醒社會關懷獨居老人


由於個性親切,而被導演吳念真挖掘、演出愛之味牛奶花生「電腦也會選土豆」廣告,而成為家喻戶曉大明星李秀阿嬤,當年因受到從事劇場的女兒鼓勵,而加入魅登峰老人劇團,劇團發跡、跨足電視、電影,曾經入圍金馬獎、金鐘獎的最佳女配角。

當年,李秀阿嬤在喪夫後曾公開聊起:「獨居的第一天,醒來聽到樓下的摩托車的熄火聲,有錯覺以為是丈夫運動完回家,急著去開門,走一半才想到他已經不在。」後來靠著演戲走出傷痛,每當談起戲劇,總是眉飛色舞;被劇團導演稱為「戲精」的李秀阿嬤:「我只是在演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故事寫成劇本,演演自己故事,李秀阿嬤曾說:「突然覺得心中那個傷心的情緒被人瞭解了,不那麼痛了。」

在台南市獨居14年,平時跟著劇團排演,2009年因為腦中風,病倒家中、錯失急救時機而去世的李秀阿嬤,去世的前一天還參與劇團排練,「走得如此意外,讓人不捨。」當年藍波大哥感嘆說

老劇團新成員基督徒阿福  自轉咖啡車轉出舞臺新人生


2012年由知名默劇大師馬歇馬叟的高徒、也是新生代演員鳳小岳的母親孫麗翠老師所導演,劇團在台南市吳園公會堂盛大演出《我愛茱麗葉》,數年未招收新成員的劇團,在該劇籌備期間意外加入團員阿福(陳展崑)。

在街上賣咖啡,被孫導演意外挖掘而加入演出的阿福,目前是劇團中最年輕的成員,此次在《小丑與天使》劇中仍飾演阿福咖啡店老闆,再次將現實生活裡的咖啡人生搬上舞台。

經歷兩次婚變、曾經是奇美醫院的開刀房助理及台南市立醫院急診室的志工,對於生離死別有所參悟,48歲中年失業,因為本身是30年的咖啡老饕,以一萬元資金創業自行烘豆、研磨,在台南市政府、東興洋房、慶平路一帶賣起手沖式咖啡。

數年前,台南靈糧堂的某個小組,在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六晚上都會在台南運河旁的廣場,進行詩歌、見證的布道活動,某天阿福正好經過慶平路廣場,因著悅耳的詩歌而停留,他感動的說:「就是那種被聖靈充滿的感覺」。約有半年的時間,阿福每星期從安平騎車到東區作禮拜,開始參與服事,一直到2006年2月的安平靈糧堂成立,才在陳學明牧師的引領之下受洗成為基督徒。

「曾經跟隨著信奉佛教的父母修行,是神的帶領,讓我在生命平靜的狀態下,跟隨了主的腳步。」阿福說自己很幸運,在信主的過程,家裡不曾給予任何阻撓。

藍波團長說:「過去幾年,劇團的招募工作是停止狀態,因為培訓是一大問題,再者團員的工作時間及時間調配都是問題。」因為是「自轉」咖啡車,阿福時間調配彈性,讓劇團多了一名配合度頗佳的團員,也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自轉咖啡車老闆,飾演舞台劇中的咖啡店老闆的阿福,呼應了孫導演:「茱劇是以默劇的表演精華,佐以魅登峰劇團演員的生命體驗。」「在茱劇中演出時,頭巾一綁,就變型男了。」團員徐秀阿嬤看著阿福說

在孤獨中感受生命流動,透過戲劇表達情感,因此獲得成就感及自信的阿福,經常與教會朋友及自轉咖啡車的朋友們分享自己的劇場新人生,不管是現實生活或舞台上的咖啡店老闆角色,他說:「因為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所以感到很快樂。」

20年不變的宗旨 透過戲劇反映真理


陳嘉式牧師曾在〈戲劇與基督徒〉一文中提及:「作以充實自己人生的成功演員,不但戲要演得好,同時也是一位知道如何生活得好的人;而文化不僅可以藉著戲劇傳播,亦可經由它來教育百姓。」魅登峰劇團的熟年長輩們私下精彩又踏實的人生就猶如陳嘉式牧師所言:「好的戲劇不只是述說故事,描繪人生、反映事態、傳遞文化而已;好的戲劇更能啟發人生,也激勵人的善性。」

《小丑與天使》演出後,團員們緊接著籌備下一檔戲的排練,預定於2013年11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演出《浮生青花夢》,編劇李鑫益說:「這是以個人的生死學觀點直入劇情,藉由名貴的青花瓷來探索人性的一部劇。雖然資源有限,場景設定只能在一個客廳裡完成,是限制也是編劇的困難,但我們仍做到了。想不到創作的限制,反倒成了該劇的特色與話題。」

由於劇本從在地出發,以台南的生活歷史為主要元素,透過戲劇表達豐富的生命情感,不但讓這群熟年演員一圓青春演藝夢,也勾起許多熟年閱聽者的懷舊之情,更引領年輕人分享年長者的生命經驗,團員笑著說:「緊接著忙碌下一部浮生青花夢的排練生活,因為有目標,覺得充實又快樂,哪有時間憂鬱?!」透過一場場的戲劇演出,這一群可愛的熟年長輩不但活絡了自己,也觸動了觀眾的心,美善的價值從此開展,期盼為社會帶來更正向的價值風潮。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6月時兆月刊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從蹲馬步哲學開始

隨著管理知識的普及化,各行各業無不強調效率和成績,各種所謂的「撇步」也成為大家競相鑽研的方法。

最近一篇聯合新聞網報導台灣旅新加坡名廚江振誠的文章便提到,很多年輕廚師待不過三個月,只想用最短的時間學習烹調技巧,卻不願從基礎開始,紮實的蹲馬步磨練,他說:「功夫是什麼?就是時間。」很多人只看到名廚光鮮成功的一面,卻不知道成功的背後可能是兩年不曾間斷的削馬鈴薯皮……,一個好的廚師不一定是要名滿天下,而是應該好好認識食材,用不是頂級的食材也能做出頂級的料理。

現今眾教會的服事何嘗不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傳道人鑽營在名利的誘惑中,沒有學到前輩傳道人過去一步一腳印的牧養歷程,神學院畢業後沒幾年就急著升堂主任,或出國進修獲取更高的學位以換得日後在教會好的職位,真正用在基層服事教會和牧養弟兄姊妹的經驗卻不是他們所在意的。

這樣的結果只會讓撒但更有機會以不同的形象侵入教會,「特權」、「貪腐」讓屬靈的根基越來越薄弱;所以如何訓練傳道人的基本功、效法耶穌當年刻苦犧牲的精神,反而成為現代教會要正視的課題!

時兆月刊發行人 周英弼

06/大學生懂了沒──畢業即失業?! 自我價值最殘酷的挑戰
12/時兆會客室──溫柔安靜的力量 親子作家Bubu蔡穎卿
18/新聞大耳朵──從區域安全看台菲漁事衝突
20/新聞大耳朵──措手不及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騙子撒該(下)
28/蛻變的生命──福音的先驅
32/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一站:奇妙天啟的健康之道
38/人際界線與自由──關鍵,帶來屬靈的影響(中)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熟年現象──樂活熟年的長期照護
50/健康醫療──打敗你的睡眠負債
56/熟年人生──老人劇團演繹城市新生命 台南魅登峰劇團
62/熟年人生──活出豐盛人生 聖靈在職場:全球化時代的基督徒與工作
66/紙上讀書會──不再異化,與神同工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