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2013年01月:無米樂幸福農村 熟年世代連結四代情(熟年人生)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後廓社區發展協會

因記錄片《無米樂》而成了臺灣著名文化觀光景點的臺南後璧區,曾是眾多媒體爭相採訪的臺灣在地觀光景點,相信許多人都熟知、也曾親臨體驗;近幾年結合了各社區發展協會,運用在地文化,活化老社區,創造許多結合在地特色的多元就業機會,成了許多年輕人深度踏訪的地方,也讓社區裡的熟年長輩有了展現技藝的機會。




老社區裡的新靈魂


社區的風味餐割稻飯、文林伯的牛車、崑濱伯的樂觀、煌明伯暖呼呼的棉被、手工黑糖、嫁妝街、民宿服務、無米樂動態農村博物錧……都成了當地的幸福指標,老社區裡的熟齡長輩因此有了嶄新的靈魂,在茄芷阿嬤們的熱情渲染下,悄悄地為老社區注入青春活力。致力於社區改造的後廓社區黃正雄里長在「無米樂的人、土地和感情」部落格裡詳盡記錄著老社區的所有活動,連結了許多南部地區的樂齡學習機構一起行動,為這片土地努力。

還有一位來自法國臺語流俐的韋神父,本著「心之所在,故鄉所在」的情懷為這片土地付出,在2012減碳元年的臺南後壁落實「中秋節不一定要烤肉」的愛地球社區團圓餐聚中,韋神父更大唱臺灣歌〈向前走〉。這個深耕在地的老社區,以保有熱情的姿態迎接每一個人。不僅是一個農業老社區的發展與延續,還包含了「無米樂」這三個字背後隱含的生活態度及生命力,多年來它也悄悄地連結著老中青少四代的情感……。


Let It Be  一群順應自然的樂齡人


2005年由莊益增 (莊子) 導演及顏蘭權導演所執導的《無米樂》記錄片,創下臺灣記錄片罕見高票房記錄,且獲得臺北電影節、南方影展、金穗獎、國際記錄片雙年展首獎……等多項大獎;影片中記錄著號稱大穀倉的臺南市後壁區農民們的故事,劇中崑濱伯夫婦、文林伯、煌明伯等主要角色因成了平民大明星外,也帶動臺灣對於社區發展的重視

在電影裡那位常在田裡引吭高歌的崑濱伯曾說:「有米很快樂,無米也一樣要快樂」,也就是所謂「盡人事,聽天命」,他的生活哲學就是認真的種田,順應大自然可能造成的災害,也因此電影的英文名稱為「Let It Be」。如同在披頭四的歌聲中我們所熟知的一段:
And when the night is cloudyThere is still a light that shines on meShine until tomorrow, let it be
也就是將恐懼交託出去,相信事事有時節,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時,栽種有時,拔除栽種的亦有時」的態度。電影裡老農的生活哲學打動了許多人,現實裡的臺南後壁區更住著一群有著年輕靈魂的樂齡長輩。近幾年老社區成了很多年輕人深度旅遊的機構,活化了社區,賦予在地的風土文化有了不一樣的更新風情。


當年因應「無米樂」熱潮,後壁區的菁寮、後廍、墨林……等村里,積極地進行社區改造、產業活化,社區文化價值的提昇與觀光商機,正好讓那些不得不離開偏遠家鄉工作的年輕人有了返鄉服務的機會。

無米樂幸福農村裡有一座由著名的建築師哥特佛伊德‧波姆設計的天主堂,教堂雖小,卻設有一般大型教堂才有的聖體堂與聖洗池,還有一位臺語流俐的法國神父。


連結老年與青年的重要力量


年輕時因為故鄉工作機會少,而離開臺南工作的黃正雄,在返鄉數年後於父親的鼓勵下在2006年參選了當時的村長,順利當選並連任。擔任多年的村里長的黃正雄,帶領著後廍社區發展協會成長茁壯,目前已處於歡喜收割狀態。

因協會是非營利組織,所得盈餘全部回饋社區,目前協會在多元就業團隊下,配合無米樂幸福農村的文化觀光發展,後廍里負責帶領旅客參與農村生活體驗、文史及景點導覽、三合院民宅及全檜木民宅民宿體驗、純手工黑糖DIY體驗及伴手禮、割稻飯農村風味餐服務、還有茄芷阿嬤工作坊藺草編職DIY教學,及手工藝品、拼布包……等。

若熟年世代泛指5065歲這群經過累積的族群,處於伸手可及熟年門檻年紀的黃正雄,帶領著一群熟齡長輩,運用傳統結合創新的力量,賦予老社區新的生命力,而這些參與社區發展的服務人員們,也因此獲得生活新軌道。

茄芷阿嬤的夢想名牌包


藺草編職編織而成,在農業時期常被阿嬤們揹著買菜、裝農用品的「茄芷袋」,從早期一天生產3千個的全盛時期,到全省只剩三家生產工廠、幾乎消聲匿跡的衰退期,卻因年輕人造訪「無米樂的故鄉」,引領了復古及臺客風潮,使得臺南後壁區的茄芷包有了新生命。

結合傳統與創新、號稱「臺灣LV包」的茄芷袋,在多元補助就業方案的協助與後廓里長黃正雄的帶領下,成立了「茄芷阿嬤工作坊」,手作的茄芷袋各具不同的特色,因其獨特性,便有了新的生命價值。臺灣俗諺說:「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乞丐就要背茄芷斗。」早期被喻為乞丐袋的茄芷袋,在工作坊阿嬤們的巧手下,搖身成為臺灣LV名牌包,成為引領風潮兼顧文化的新生命!

2012年,台南市立圖書館也向工作坊訂購3000個茄芷袋,提供給借閱書籍的讀者使用,不但給予民眾貼心服務,更達到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目的。

「如果您以為退休後要過著帶孫子或日復一日的無趣生活,那就真的落伍了!」臺南後壁區除了樂天知命、順應自然的農民伯伯外,還有後廓里社區發展協會這群茄芷阿嬤的LV夢想名牌包精神,豬舍變工坊、三合院變民宿、乞丐袋成了時尚名牌包、老社區的文化傳承成了創意新商品……已退休或準備退休的長輩們也再度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茄芷阿嬤工作室不僅產有別具特色的茄芷袋,更有阿嬤們巧手縫製的拼布包。

結合傳統技藝與創新,由輝煌到沒落,又因文化的累積而有了新的生命,這就是茄芷袋的精神。

吃黑糖不必搭飛機到沖繩


手工黑糖保留了較多的礦物質及維生素,並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養分,可促進人體健康。臺灣有不少村落仍保留著手工製糖的傳統技術,黃正雄里長:「吃黑糖不必搭飛一到沖繩喔!」到無米樂社區就有古早手工黑糖。

從園裡採收的新鮮甘蔗,清洗乾淨後,製於陽光底下曬乾,保留甘蔗原汁的甘蔗經榨汁、煮至凝固、經過長時間不斷的攪拌後,製成的古早味手工黑糖。村民們將這個飄著黑糖香的工作坊取名為「甜蜜新故鄉之夢工場」。

2010年無米樂社區重新打造了一部幾近消失百年的傳統製糖的石車,不但可以吃到好吃又養生的手工黑糖,又可以看到這部傳統的製糖石車。

法製臺灣韋神父  25年傳教生涯根留臺灣


幾年前這位來自南法的韋神父入籍臺灣,成了真正的臺灣人;偶爾他會站在高處眺望遠方,遙想當年來臺灣的心情,心之所在,故鄉所在,他說:「教堂的演講臺是他做的、指示牌也是他寫的……」他早已根植這裡,教堂裡的開支是來自熱心的教友捐助,而韋神父則是無薪職的義工。

當有人問起:「教堂旁邊有廟宇,有耶蘇又有佛祖不會很怪嗎?」
韋神父說:「祂們是好朋友啊!」

黃正雄里長笑說:「中秋節的聯合餐會,韋神父說他要唱歌,於是就唱了一首臺語歌〈向前行〉……」,韋神父高歌,博得滿座掌聲,也帶領著無米樂農村老、中、青、少里民們向幸福前進。

引燃不老精神  關懷獨居老人

2007年有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老年人組成「不老騎士團」,以13天的時間完成摩托車環島夢,其記錄電影在201010月一上映就創下高票房,不老棒球隊更引燃了臺灣的不老精神,社區紛紛設立樂齡學習機構,熟年相關出版品紛紛問市……臺灣瀰漫著熟年氛圍。

「社會上有些獨居老人在家裡去世了,常都沒被第一時間發現。」黃里長感嘆雖然後廍社區發展協會目前處於歡喜收割的狀態,但黃里長說:「村裡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獨居老人的問題就是……」明年的努力目標之一是村里關懷中心的關懷社區老人的工作。

協會的執行項目是靠政府單位補助,而收益則運用於社區發展,希望協會的收益能夠帶給社區更多資源運用,讓這個熟齡長輩居多的社區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懷與照顧,而這也是當前臺灣社會值得重視的問題。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1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抱「願」不抱「怨」

揮別2012年迎向2013新的年度之初,我們是否該回顧過去細細檢討與省思,好在嶄新的開始,有所突破、有所改變。《天下雜誌》對台灣人民進行「幸福指數調查」顯示,人民對生活滿意度僅及格而已,儘管台灣經濟成長、財富增加,但對未來卻沒有安全感。

這樣的結果,究竟是我們看重追求生活品質、經濟成長,還是不夠知足,擺脫不掉愛抱怨的習性?尤其當價值觀充斥物化,卻忘了更重要的憐憫、寬恕等價值。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就曾點出台灣社會正瀰漫於愛抱怨的氛圍,但也指出:「儘管台灣人經常抱怨,但台灣在推進民主方面做得確實出色,更成為全球20大經濟體之一。」

「抱怨」、「論斷」或許正是人的天性,彼得後書3章2-4節提到:「第一要緊的,就是該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著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他們忘記了主所應許的,只是尚未成就,祂來的日子沒有人知道。」

2013年《時兆月刊》展現不一樣的風貌,因應世界邁向「熟年期」之潮流,特別在生活專題探討「熟年現象」、「熟年人生」、「熟年理財」、「健康醫療」;並且在靈命更新造就上,期盼讀者可以藉由「蛻變的生命」、「心靈解碼」、「人際界線與自由」等專欄,修身齊家後關心世界時事「新聞大耳朵」,獲得身心靈的全面健康。
多元豐富的靈糧本著以基督的心為念,不斷提供普羅大眾屬靈、家庭、健康和生活智識,帶領全球華人在這末世來臨前歸向主,藉由文字的洗滌,從「心」出發,相信2013年將會是抱「願」不抱「怨」的一年。

時兆出版社發行人 周英弼
06/大學生懂了沒──這一站就要幸福 掌握大學研究所自我實現計畫
12/特別企劃──使命與領導 尹可名,從彼得杜拉克看教會組織管理
18/新聞大耳朵──2013的挑戰與機會
20/新聞大耳朵──也說“江南style”!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少年國王約阿施
30/蛻變的生命──上帝對祂教會的旨意
34/心寧解碼──擺脫持續的壓力(上)
38/人際界線與自由──因果律,上帝好像袖手旁觀?!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熟年現象──40Y中年危機? 預備你的熟年力
48/健康醫療──年輕就是健康?! 檢測你的健康存摺
54/熟年理財──規劃準備金 儲備你的退休資本
60/熟年人生──無米樂幸福農村 熟年世代連結四代情
66/紙上讀書會──正向思考,定能心想事成、大富大貴?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