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藝週刊第261期:愛在他鄉 高更盛放生命的藝術

高更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原本有優沃生活的他,因著對工業時期的抗拒,而離開溫暖的家庭與妻子。曾去過阿凡橋的他,後來到了他的原鄉大溪地,因而繪畫技巧有了極大轉變的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品。他不斷尋求原始的純碎,藉由與13至14歲的女孩們發生性愛關係,而尋求他所謂「肉體的奢華」,最後仍不敵貧困與疾病處境,結束55年的生命。

撰文/陳佳楓  
圖片提供/歷史資料
全文刊登於華人藝術網《藝週刊》第261期:連結


高更電影上映 生命歷程啟發人性
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至1903年5月8日)是生於巴黎的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與梵谷、塞尚並列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他除了繪畫外,在雕塑、陶藝、版畫、寫作上均有很好的表現。因著社會主義先驅、女權論者的外祖母,以及擔任左派記者父親的影響,深深的影響他成年之後的藝術創作風格。

高更是在西洋美術史裡,被一般大眾所熟悉的藝術家,也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炒作最厲害的畫家之一,高更把整個印象派帶向未來,其崇高的精神以及藝術的追求,為許多人所崇尚。許多人關心他的不只是創作,還有他生命歷程對於人性的啟發也深深影響著許多人,這些故事不只是在畫作上的呈現,更發展成許多文學作品及電影。有著戲劇性的人生的高更,繪畫對他而言是逃離現實的方式,他透過生活、藉由藝術表現修行。

今年是高更去世第115年,隨著電影《高更:愛在他鄉》上映,他的生平故事又引起一股討論熱潮。電影中的高更是由法國影帝文森‧卡索飾演,導演找他演這部電影時,他非常興奮,覺得這角色很吸引他,所以他試著分析角色元素,與導演交換意見一起研究,因為他認為電影不只是一位畫家的生平,而是講述一個不肯向現實生活妥協的人生。文森‧卡索為了詮釋這個角色還因而學畫畫和雕刻;而電影製作相當用心,運用許多大提琴的聲音,表達反抗及心靈抒發的感受,也以許多動人的音樂表達高更的心靈深處。

藝術反省生命 到純樸農村重新出發
原本在巴黎小有名氣的高更,34歲以前高更是證券公司主管,對股票市場運籌帷幄,是非常成功的證券家,他娶了丹麥‧哥本哈根的富商的女兒梅特•蘇菲亞•嘉蒂(Mette Sophie Gad), 並生了五個兒女,所以他前期的畫作大多是家庭。這樣優沃的環境,高更好像沒有什麼理由悲慘?只是因為心中的孤寂感跟不快樂,他覺得自己愈來愈沒創造力,於是開始用藝術反省生命。

當時,對於現實社會感到厭煩,因有高度文明看不見原本的純粹,驅使他離開妻小、決定走自己的路,高更在1981年悲劇性的出走,離開非常穩定的生活,跑到法國西邊很偏僻的阿凡橋,希望在畫畫時找回自己。就藝術而言,大家認為他是個偉大的畫家,對於現實環境來說,卻很多人覺得他是個不負責任的丈夫與父親。

高更早期的作品畫面具韻律特質,但色彩運用仍很拘謹小心,但在他離開穩定生活後,他遇到畫家貝納(Bernard),為他的技巧作了一些修正和潤飾,而形成現代所謂的綜合主義(Synthetism)運動的理論基礎。從他離開巴黎、遠離文明後,可以從他的畫作中感受到,他重新獲得了平靜與快樂。在阿凡橋的時期,也影響到他很多巴黎好友前往,他們離開工業城市,到純樸農村重新出發,跟有著與土地相同的褐紅色皮膚人們相處,他們赤身裸體在樹下無憂無慮,靠著採集、打獵而生,歡喜時就席地而座的進行宴會。

尋求肉體解放 大溪地時期創作力豐沛
後來高更被一起生活的梵谷嚇到,又跑到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大不相同的大溪地,據說他當年賣了30張畫作,才買大溪地單程票,現代人稱那裡是他的原鄉。在大溪地他開始畫農村生活與農民的生活微小部分,過著天然純粹的創作生活,因為走入靈魂故土,激發他創作出許多充滿生命力的作品,也成為他藝術生涯最出色的階段。

沒想到他在大溪地邂逅原住民女孩伊娃‧奧拉娜‧瑪莉亞,娶了13歲的她。但其實他在大溪地連續與幾位僅13至14歲的少女發生性愛關係,引起許多女權主義者與反殖民主義者的憤怒。許多人會問,高更究竟在尋找什麼救贖,為什麼要離開優沃的生活到遙遠的荒島,尋求肉體的解放,他自己曾經說:「我要找回蠻荒肉體的奢華」。一直到現今,他仍然是充滿爭議的人物,找不到答案,或許是促使現代人仍不斷去思考追尋高更精神的因素吧!

1893年因為得到了伯父贈予的遺產、經濟狀況好轉,有機會回到巴黎,他趁機開了一次「大溪地」的畫展,但並未獲得當地民眾的清睞,於是忿而回到大溪地,那是一次破斧沉舟的選擇,伯父贈予的那筆錢,反而使他永遠離開了巴黎。

返回到大溪地的高更,不久後又遭受到貧困與疾病處境,但創造力仍是豐沛。後來的高更到了馬克薩斯群島度過餘生,生命的最後,他拄著拐仗的腿,包紮著骯髒的紗布,傷口流著膿。他身體疼痛,服用鴉片和嗎啡止痛,他曾自殺未遂,最後於1903年因心臟病發而去世,1848年6月7日至1903年5月8日,高更走完55年傳奇的一生,他的創作品直到死後才聲名大噪,現今還有許多觀光旅客前往高更埋葬於馬克薩斯群島上的Hiva Oa島弔祭他。

高更藝術創作 決不回頭的內心種子
〈大溪地女人,在海邊〉
這幅畫反映了高更創作的無拘無束,有別於以往狂亂的用色,〈大溪地女人,在海邊〉有著準確的明暗對比。據說高更晚年一直住在這天堂般美麗的島上,每天尋花問柳,過著如夢似幻放蕩不羈的生活。

〈市集〉
高更以激進卻又純粹的語言表達這幅畫,高更說:「同樣思考音樂性的功能,色彩則被召喚承擔在現代繪畫中」,這樣的繪畫風格,直接影響了許多後代的畫家,據說很多人因此讓想起古埃的壁畫形象人物。

〈永遠不再〉
這幅畫是畫家高更創作結合古典主義及原始野性,莊重與粗獷並重。創作這幅畫這一年,畫家高更的女兒艾麗娜死去了,他健康也受到了嚴重損害,從此不再與妻子聯繫,加上經濟拮据,最後陷入絕境。

〈你何時結婚〉
以綠、黃和藍色構成的畫面,用色明亮且呈現熱帶塔西提島景色,畫中後面那位女子穿著受西方影響的服飾,而有學者認為後者的手勢是佛教的手印,據說帶有恐嚇或警告的意味。

〈神秘的伊甸園〉
很多人稱這幅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畫這幅畫時,貧病交迫的高更精神以瀕臨崩潰邊緣,畫作表達高更理想中的伊甸園,在青綠色的氣氛圍中,由生到死的過程依次展開。

〈黃色的基督〉
高更直接用朱紅色或雲青色塗在畫布上做為底色,有意的讓顆粒表現,其構圖形體的安排、色彩的選擇調配,使得這一風格意義深長。此畫寓含宗教歷史意味,並和不列塔尼當地的景色相互融合,不同於一般宗教畫般嚴肅。


2018年02月:從神而來的智慧 馨香娜為美好家庭關係服事(宣教士的故事)

因童年家庭陰影的影響,讓馨香娜牧師在婚姻中充滿挑戰,身為宣教士同時是牧師娘的她,經歷長達15年的婚姻問題後,謙卑領受神的智慧與調整,親自縫補家庭破碎,至今她成為許多姊妹們建造家庭的模範,建立合神心意的家庭。

撰文/陳佳楓
照片提供/社團法人高雄市基督教慈善協會、吳苗珊




因基督教信仰 翻轉人生
印度「菲莉西亞孩童之家」(Felicia Kids Home)成立於2005 年,成立目的是為照顧失去親人、被拒絕、被拋棄的孩子們。孩童之家致力於營造家的氛圍,管理孩子們每天生活的細節和課業,使他們感受到溫情與舒適,並作為他們靈性發展的嚮導。孩童之家在2017 年夏天動土興建孤兒院,其主任馨香娜牧師來台勸募,並於許多教會進行見證分享會。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她出身環境與「菲莉西亞孩童之家」的許多孩子們一樣困苦,因為接觸基督教信仰而翻轉人生。所有人看到的她,是個擁有人人稱羨美滿家庭的牧師娘,同時也是牧師,但卻不知她在婚姻中也曾觸礁,因著神的調整與智慧,使她日後成為許多教會姊妹們建造家庭的模範。

渴望關愛 深切思念生母
馨香娜牧師出生在一個信奉印度傳統宗教的家庭,父母相信占星,而信命相師所言,她會帶給家人厄運且剋死父親,於是她出生後就被家人遺棄、丟在醫院垃圾堆裡。當時醫院有個護士,已有六個小孩、並收養三個,在回醫院上班時,發現存活的她,於是她成為第十個孩子。但收養她的護士在同年生病癱瘓了,後來的日子,護士的孩子們並未善待馨香娜,她過著被虐的生活、有永遠做不完的家事、無止盡的言語及家暴。她不知自己可以倚靠誰,也無法愛任何人,更不期待被愛。6 歲時她第一次嘗試吃老鼠藥自殺未遂,辛苦的繼續生存下來。

她回憶自己在三年級時,曾有個女人每個月都會帶25 元及一包小餅乾到學校看她,並親吻她整張臉,從未感受到愛的她,每個月都期待這人的出現。但三個月以後,卻不再出現,直到有天,老師才告訴她:「那女人是妳親生母親。」自此後,每當她生病、遇到挫折時,她很是思念母親。

上帝應許 不再孤單無依
相信所有詛咒、相信自己不被愛的馨香娜,直到15 歲那年某天,家裡有人拿了一本《聖經》給她,並說:「讀了就能改變生命。」有天她讀到某段經文:「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以賽亞書49:15 - 16)讓她生命大幅的改變,她探問來自《聖經》跟她說話的聲音:「祢看見我所有問題嗎?但祢為何袖手旁觀?我不認識祢,但我相信祢在跟我說話。祢就是我的親生父母,我要將我的生命獻給祢。」

自此後她擦乾眼淚,無論如何都要讀《聖經》,在讀經兩年後,開始聽見上帝對她說話,且遇到有位宣教士說:「如果有人願意為耶穌服事、獻上生命,我願意給予這人幫助。」於是她聽了這段話之後便離開了家,去尋找那位宣教士,但後來又被帶回家痛打一頓。18 歲那年某天,她又聽到耶穌對她說話,於是堅持離家投靠友人,開始到教會聚會、參與每場禱告會。信仰給她力量,帶她走出幽谷,在那期間她跟著教會去外地參加活動,因此認識了擔任牧師的丈夫蕭安東尼牧師,於20 歲那年結婚。

婚姻觸礁 懷疑聖經放棄禱告
但童年家庭陰影的影響,讓婚後的她在家庭中充滿挑戰。從小就夢想擁有自己家庭的她,結婚時很開心,但婚後的狀態卻讓她非常意外,她每天以淚洗面,度過約15 年的漫長時間,她非常想逃離婚姻、想喘口氣。但她心想,自己不是普通人,而是個師母,自己也在服事上帝,每個人都在看著她。

尤其自己身在印度,如果是個傳道者或師母,就會被認定是超級英雄,這讓她倍感壓力,當時的她沒有朋友、無人傾訴,常放棄禱告,也不想打開《聖經》;她曾懷疑《聖經》的話語對於自己生命沒用。她不斷的哭泣、心情很糟,雖然知道自己很愛家人,但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卻很困難,她不知所措,非常厭倦、極度軟弱。與丈夫的爭論、衝突、不尊重彼此,也讓愛幾近消失。她自覺得虛偽不真實,也覺得這個家不能成為虔誠的家。當時孩子正就讀小學時,有天聚會,她沒去教會,一個人離開家裡、走到沒人認識的地方,痛苦到想自殺。

但那天她正好看到佈道節目,有位宣教士說:「最偉大的領袖,也會犯最大的錯誤,但上帝會修正、恢復他們,並幫助他們重新再起。」那天她不斷哭泣,並且問上帝是否在對她講話?「那天我告訴上帝:『我每天禱告、順服祢,想奉獻一切,但夫妻之間怎會是如此?』是我嫁錯人嗎?不是呀,上帝告訴我丈夫,我是祂揀選的妻子,且我為了婚姻尋求神很久。但為什麼婚後我們卻討厭彼此?」

謙卑以對 以神的智慧建造家庭
在一陣問答後,上帝對她說:「我要讓妳生命華美,並藉由妳的婚姻祝福許多人。」她問神到底要多久,這麼糟的狀況已經維持12 年了。上帝告訴她:「請再等候,要有盼望,我必定賜給妳力量。」於是從那天起,她擦乾眼淚專心仰望神。她曾讀到:「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言14:1),恍然明白,原來《聖經》說智慧婦人才能建立家庭,但她又自問:「但是我沒有智慧。」馨香娜說:「《聖經》又告訴我們: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箴言2:6)原來我們可以從神領受智慧,當一個快樂的婦人,在每一個事件中仰望神,領受祂的智慧處理每個事件。

而智慧是從上帝的口而出,上帝想賜給每個人,但是有條件:當上帝責備、糾正我們時,我們不可悖逆、要柔軟,並得告訴上帝:「我願意,願上帝改變我們。」就算那件事我們做對了,但為了家庭的和睦,我們仍願意在神的面前謙卑。馨香娜回顧從前的自己,悖逆、不想順服,但上帝說:「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我要把智慧澆在妳身上、把我的話指示給妳。」於是為了家庭和樂,她願意謙卑讓神糾正自己。她說,《聖經》從來沒有說過錢可以建造家庭,建造家庭是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知識、聰明。

承諾委身 縫補家庭的破碎
因為她知道自己得開始揀拾家庭的碎片,但要撿東西前,必須彎下腰。上帝要我們捨己,捨去自負、驕傲、憎恨及自視甚大。於是,馨香娜謙卑到上帝面前告訴祂:「我願意,願為家人捨命。」她說,如果妳願意捨己,讓「自己」死去,耶穌有復活的大能,會讓我們復活。又尤其她的長子是個禱告的孩子,但因為常看父母爭吵,有天到她面前問:「媽媽,我們家有沒有和睦呢?」於是她更是決定,不管對或錯,都要閉上嘴,讓家裡不再

有爭吵。從那天在上帝面前,承諾自己將委身,並求上帝請賜給她力量,從那天開始,她不再跟丈夫吵架。她笑說:「但那時我不快樂,因為還是會很想吵架回嘴。」慢慢的她發現自己改變了之後,孩子開始有歡樂、安全感,家裡也出現平安。

後來她領悟,建造家庭的自己應騰出空間邀請神同在。當看見一個像大山的問題,但願意閉嘴不吵架,這時神的同在就會臨到家裡,問題的大山將會變小,直到完全消失。那全是因身為妻子的決心。她笑說:「一定有很多姊妹會問:為什麼不是我的丈夫去做。因為《聖經》說了:『智慧婦人建立家室。這很困難,但並不是不可能做到。』」

後來的馨香娜開始不去討論問題的本身,只是專心仰望神,因為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從神而來的平安,要能夠原諒丈夫,而不是要求丈夫,因為丈夫不如神完美,耶穌才是我們靈魂的戀人。馨香娜牧師分享〈以賽亞書〉54 章5 至6 節,並且說:「妳真的愛耶穌?想讓祂喜悅嗎?很愛,因為祂也很愛我。」後來的她,不管看到自己丈夫做什麼,都愛他,也只想讓他開心!並且想要帶他到神面前,求神觸摸他。「我沒辦法做到的,神能做到」馨香娜說。

她回憶,以前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給丈夫喝,但茶喝沒幾口,就吵起來,她曾經很生氣的告訴丈夫:「我再也不跟你喝茶了。」以前這樣吵一整天,也感覺不到愛,更別說怎麼讓丈夫快樂了。

後來的她,每天起床不是先為丈夫泡茶,而是先跟靈魂的戀人耶穌說話,先讓自己開心了、有喜樂,領受祂的智慧,接著完成禱告再去泡茶給丈夫,且在他喝茶時,不跟他吵架。漸漸的他們不再吵架,可以交談了。她說,當我們領受從神而來的智慧後,有時就算不懂丈夫的邏輯,仍會閉上嘴巴,等候神,必定重新得力,這樣我們的智慧就會每天加增。一切只因我們對神的愛,因我們愛靈魂裡的丈夫,那位真正的「丈夫」。

婚姻的主 把問題帶到神面前
她經常提醒自己,讓丈夫和孩子開心吧!自己也就開心了,因為那是自己的家,一旦捨己,讓「自己」死了,耶穌的恩典會讓你復活,並幫妳建立一個家。專心仰望耶穌,祢是我生命的主、婚姻的主。因著自己的犧牲、閉嘴、絕不吵架,家庭就會漸之美滿,那天一定會來到。

現在結婚22 年,擁有兩個敬畏神、想服事神的兒子,她家庭美滿了,馨香娜說:「我現在不想自殺了。從做出捨己的決定後,我做一個合乎上帝心意的人。丈夫也許不會記得妳做了什麼,但上帝會記念我為這個家做出的捨己與奉獻。姊妹們,妳的家庭就是妳的教會,妳因著教會捨己,而耶穌為祂的教會捨己。一旦妳死了,祂必定使用大能讓妳復活,當別人看到妳時,那不是妳,而是一個被上帝復活的人。」

她說,現在她的兒子喜歡回家,因為家裡有天堂。每當看到自己的兒子,她對神就充滿感激,那不是自己可以做到,而是神的恩典賜下的智慧。「我們得把神擺在第一位,把家庭的問題帶到神的面前,為解決問題祂會給妳不一樣的方案。」
她又分享:「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箴言11:30)她說,上帝是生命樹,在樹上有各種果子。

當我們看到聖靈果子,祂是我們真正的丈夫,在祂的樹上有慈愛、有善良、有忍耐,我們得在樹上摘下果子吃下,我們裡面便充滿聖靈的果子。妳會相信生命樹的語言,喜樂、幸福、忍耐、如何彼此相愛,妳得相信耶穌可以建立妳的家,祂是你家的主、婚姻的主。

我們身為婦人建造家庭需要這些果子,如此魔鬼就會遠離我們。我們繼續忍耐、原諒、操練,就能催毀魔鬼的詭計。我們不斷建造家庭,有天看著家庭會心生喜樂。而我們因著自己謙卑、親自縫補家庭的破碎,祂將會為我們打開門,讓我們成為別的家庭的祝福。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NPO/NGO找出無限可能
邀請年輕人投入NPO/NGO工作,「或許這是一條窄路,但是踏上這條路將能得到很多嘗試與學習的機會,能讓人生有更豐富的體驗和得著!」方勇升說。另一種能讓NPO/NGO工作更具魅力的方式,則是從「教育扎根」。讓每個生命能在年輕時注視此議題,知道關注他人需要的重要性,這不只是理念傳達而已,藉著打開青少年眼界,就有機會反過來影響身邊的大人!

◎年節"龐德"飲食 適合代謝症候群
為了健康,現代人無所不用其極追求各類能促進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更是當中的翹楚,尤其華人以「食」為天的日常,當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流行一些健康食物,諸如:地瓜、洋蔥、大蒜、番茄等,但你以為只要單獨且大量食用,就可以預防某些疾病嗎?而這些食物真的適合你的體質?!

◎繪本創作的延伸 台灣三大幾米地景藝術
幾米筆下描繪的每個人物,都像你我的化身:都會男女孤獨、疏離的心靈,讀其作品,就如同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祕密。將近20年來,許多人在城市無處可逃時,就會躲進幾米的繪本世界裡。他由衷希望能讓現代人對死亡的恐懼不安、被囚禁的壓力、孤寂卻渴望尋找真愛、為大人及孩子撒下夢想種子……,讓每個人都在努力向上中正面思考,回到本心初衷美好,找到重獲新生的彼岸。

章節目錄

04/向非營利組織學管理──NPO / NGO找出無限可能
10/時兆會客室──雙重身分見證神 洪成昌導演的信仰之旅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物聯網時代之全方位連結 (上)
22/新聞大耳朵──聖誕與新年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心靈禮讚──因為耶穌
28/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神使用的關鍵人物(下)
32/宣教士的故事──從神而來的智慧
38/穹光影像──《與神同行》: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年節"龐德"飲食 適合代謝症候群
48/復臨英語小學堂──看不見的國度
54/樂活人生──繪本創作的延伸 台灣三大幾米地景藝術
60/紙上讀書會──不戰的勇士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8年02月:繪本創作的延伸 台灣三大幾米地景藝術(樂活人生)

近20年創作50多本成人繪本的幾米,
在台灣地景藝術促進觀光的運用下,
紛紛出現以繪本故事為主題的公園及地景藝術。

撰文、攝影/陳佳楓




最初由宜蘭縣政府策畫的主題公園及轉運站引起熱潮;接著以繪本故事為主題的公園更出現在南科及台東比西里岸,成為吸引旅客遊覽的重要因素。

逃離工作 企圖做美好的想像
開啟台灣成人繪本市場、作品打動了無數讀者畫迷,且在國際占有一席之地的知名台灣繪本作家幾米(Jimmy),本名廖福彬,擅長透過城市的隱喻探尋生命真諦,看似寂寞的作品,卻超越恐懼及生命;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像是你我身邊人們的化身;描繪出都會男女孤獨、疏離的心靈,讀他的作品,就如同在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十幾個國家的語言,讀者遍布海內外,至今發行50 多本書籍,但擁有現在的地位,是他不曾夢想過的。

小時候會畫畫,但對於畫家職業很模糊,況且台灣的家庭並不鼓勵孩子成為畫家。直到快上大學時,才發現有這樣的科系,在考試前三個月去學了素描,就這樣糊里糊塗的考上美術系。因為沒有基礎,所以大學時期很辛苦。大學畢業進廣告公司的他,是一個很快樂的人,但不是一個擅長與客戶溝通的人,也不喜歡開會,於是12 年的廣告生涯下來,他開始覺得疲憊、有壓力、想逃離。

他心想,12 年的廣告生活,累積了很多共有的作品,但真的很希望可以有自己獨立的創作品,於是他開始從事插畫創作,在報章、雜誌上露出,因為當年年輕,沒有思考生計問題,就捨棄廣告行業,逃離壓力,企圖進入一個美好的想像。

不料經過一年,他某天醒來大腿劇烈疼痛,幾經轉院,才發現是血癌(白血病)。那是1995 年,對幾米而言是生死關頭,剛新婚的他辭去廣告工作,經濟來源仍在茫然中,卻得面臨命運殘忍的審判,幸好女兒的誕生,為他帶來一線曙光。他躺在醫院接受一年的積極治療,出院後面臨的是更直接的恐懼,對未來無知的害怕及生計的問題。經過一年他開始承接插畫創作的案子,也陸續有出版社探詢他的意願,直到某一階段他突然感覺生命太倉促,於是答應出版社集結作品,留下一些紀念,當時只是單純的希望女兒長大可以看到。

幾米世界 故事映射人心
1998 年他出版第一本書《森林裡的秘密》,當時活在生病的陰影及生命破碎的恐懼下,他有很多話想傾訴,於是常坐在窗台前漫無目的的書寫故事,心裡的感受一頁頁的畫出,搭佐簡短卻精準的文字。最初創作只為自己豐沛創作的欲望,他說:「因為我們無法探尋別人的喜好。」或許是如此的誠實與誠懇,書籍一出版就打動了許多人的心。同年又發行《微笑的魚》,幾米說:「當年因為市場上沒有這類型的書,因緣際會就成了大人的繪本書。」

那年40 歲,知道自己有一些恐懼、憂傷、害怕,但並不知自己有這樣的能量創作這麼多作品,在創作前幾本書時,他有一種無法壓抑的創作靈感浮現。但後來因為揹負「幾米」名氣的壓力,創作成為他的工作,所以他必須開始努力抓住生活的靈感,賣力創作,這是兩個不同階段的幾米。

將近20 年來,許許多多的人,在這個城市無處可逃時,就會躲進幾米的世界裡。因他擅長運用城市的空間,表現人們內心的疏離與孤寂;畫裡的城市,如迷宮般令人迷惘困惑。這些人們渴望愛與被愛,充滿著矛盾與掙扎,卻在迷宮般的城市裡迷失了未來、也走失了自己。訴盡了世代裡人們的孤獨又寂寥的心情,進而映射許多人的內心深處。

重獲新生 宜蘭幾米廣場與幸福轉運站
因此,應用地景藝術促進觀光,由2014 年宜蘭縣政府打響第一砲「幾米主題廣場」,位於宜蘭火車站的南側,原是瀕臨廢棄的鐵路局舊宿舍區,後經縣府重新規劃整建,保留原有的歷史建築與老樹綠蔭,更置入出生於宜蘭「幾米」所創作的《向左走•向右走》、《星空》等繪本中出現的人物、場景的裝置藝術,後來成為許多觀光旅客拍照的著名場景,也是全台灣第一座幾米主題廣場。

《向左走向右走》曾在網路興起的時代下,掀起一陣風潮,感動許多人,書中的男女主角,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如此靠近卻總是視而不見,那場景被搬到現實生活中,佇立於宜蘭車站的人潮往來,表達出城市裡孤寂的男男女女,夢想著尋找真愛。《星空》,以失去自由的籠中鳥,隱喻在疏離城市裡的孩子得不到原本屬於自己悠遊自在的空間,進而映射內心倍受城市壓力的囚禁,藉由鯨魚描繪身處都市人對死亡的恐懼不安,卻在鯨魚的身上找到重獲新生的彼岸。

後來宜蘭的轉運站,又以幾米的繪本為主題,將閒置的台汽宜蘭舊站打造成童話世界,站裡擁有粉紅象溜滑梯、 12 公尺高的長頸鹿,還有虛擬實境體驗館,可以跟繪本中的主角互動。幾米分享有時回到故鄉,看著廣場上許多拍照的大小朋友,他心裡總湧起一股衝動,想飛奔前說:「這是我畫的!」他靦靦的笑說:「應該沒有人會相信幾米是我吧?」

許個願望 南科湖濱雅舍幾米主題公園
在台南科學園區接近台積電廠區的湖濱雅舍前(善化區南科七路與三抱竹路交叉口)遠遠就能見著有個可愛的公車站牌,循著站牌發現這裡也有個幾米主題公園,是依照《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中人物所打造。「沒有不勞而獲的祕密,只有實現願望的勇氣!」《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故事主軸敘述,有個小男孩做了一個夢,看到一個男孩阿拉丁在海邊撿到一隻大茶壺,他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直到傍晚阿拉丁準備回家時,大茶壺依依不捨,因為阿拉丁是唯一不以它是神燈、而拚命在它肚子上擦拭的人。

但阿拉丁的媽媽不准他亂撿東西回家,除非大茶壺是一個可以許願的神燈。這個小男孩很好奇,為什麼人們那麼想要許願呢?許了願望該怎麼實現?引發一連串的想像。來到南科幾米主題公園,在入口便可看到灌概希望的小男孩;在公園角落可看到小貓攀附在告示牌上,寫著「願望盛開.許諾之地:在土裡埋下一顆夢想種子 , 每天許下一個小願望並且認真的實現,種子就能夠得到賴以維生的養分,長出美麗的愛心樹葉做為我們辛勤澆灌的回報。」

南科幾米公園雖迷你,色彩繽紛可愛塑像增色不少,提供許多在南科工作的人們,在通勤往返間伴著這些塑像,如同看見每天辛勤澆灌、努力的自己,走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每天許下一個小願望認真去實現。尤其這溫馨的小公園,每天傍晚是親子的休憩空間,也是週休二日野餐踏青好景點。

盼望的羊 台東比西里岸幾米社區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社區的濱海小部落Pisirian,原意是「養羊的地方」,後被譯為比西里岸,在古早以前,許多阿美族人在這個地方放養羊群,因此得名。部落中有廢棄房舍,其外牆塗滿相間的暖色調線條,仔細一看有好幾隻跳躍的幾米風格的羊兒,這是由部落的孩子們一同參與完成,其中羊兒雀躍的姿態,就如同在部落中奔跑的孩子們,充滿朝氣與生命力。

這樣的用意,主要因部落人口不斷流失,許多年輕人選擇到台北或是西部工作,留在家鄉的族人,希望藉羊兒提醒這些出外的孩子們,不要因為社會化的浸染,而忘記自己原本真正的模樣,不管如何,孩子們一直都是部落裡被盼望著的小羊。比西里岸也是近年來必訪台東的景點之一,這個簡樸的小部落中,藏有11 幅幾米的塑象,是以繪本《走向春天的下午》主角女孩小米與狗兒阿吉為主題。描述痛失好友的女孩,在赴約途中回憶往事,並傾訴著自己快樂、煩惱與祕密。好友的家人用溫暖迎接女孩的到訪,一同跳舞,女孩知道就算時光冉冉,但那些共同經歷的時光、情感永遠都不會消失,美好的想念會成為最強大的力量,回到想念者當中。故事中有一些憾動人心的對白與獨白,如:

「我們會不會都是上帝不小心做壞的小孩呢?」

「迷路就是走路的一部分」

「以前我以為,那些帶給別人歡笑的人,從來不會有哀傷。現在我才知道,有些人在最難過的時候,還是會努力帶給別人快樂。」

「抱著這個約定好久好久之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出發了。」

這溫馨的故事引領著遊客跟著小米與阿吉一起走進比西里岸部落的生活。有別於其他城市的幾米主題公園,這裡相對寧靜,走進簡樸的社區,走進幾米的故事,感受山海環抱的風情,讓我們一同與小米和阿吉經歷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美好時光!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NPO/NGO找出無限可能
邀請年輕人投入NPO/NGO工作,「或許這是一條窄路,但是踏上這條路將能得到很多嘗試與學習的機會,能讓人生有更豐富的體驗和得著!」方勇升說。另一種能讓NPO/NGO工作更具魅力的方式,則是從「教育扎根」。讓每個生命能在年輕時注視此議題,知道關注他人需要的重要性,這不只是理念傳達而已,藉著打開青少年眼界,就有機會反過來影響身邊的大人!

◎年節"龐德"飲食 適合代謝症候群
為了健康,現代人無所不用其極追求各類能促進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更是當中的翹楚,尤其華人以「食」為天的日常,當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流行一些健康食物,諸如:地瓜、洋蔥、大蒜、番茄等,但你以為只要單獨且大量食用,就可以預防某些疾病嗎?而這些食物真的適合你的體質?!

◎繪本創作的延伸 台灣三大幾米地景藝術
幾米筆下描繪的每個人物,都像你我的化身:都會男女孤獨、疏離的心靈,讀其作品,就如同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祕密。將近20年來,許多人在城市無處可逃時,就會躲進幾米的繪本世界裡。他由衷希望能讓現代人對死亡的恐懼不安、被囚禁的壓力、孤寂卻渴望尋找真愛、為大人及孩子撒下夢想種子……,讓每個人都在努力向上中正面思考,回到本心初衷美好,找到重獲新生的彼岸。

章節目錄

04/向非營利組織學管理──NPO / NGO找出無限可能
10/時兆會客室──雙重身分見證神 洪成昌導演的信仰之旅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物聯網時代之全方位連結 (上)
22/新聞大耳朵──聖誕與新年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心靈禮讚──因為耶穌
28/從創世記看卓越特質──神使用的關鍵人物(下)
32/宣教士的故事──從神而來的智慧
38/穹光影像──《與神同行》: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年節"龐德"飲食 適合代謝症候群
48/復臨英語小學堂──看不見的國度
54/樂活人生──繪本創作的延伸 台灣三大幾米地景藝術
60/紙上讀書會──不戰的勇士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