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2013年10月:回顧舊時光 擁抱新視界 嘉義水上鄉樂齡電影社團(熟年人生)

撰文/陳佳楓 
照片提供/嘉義縣水上鄉公所、呂旻羽

嘉義水上鄉樂齡電影社緊扣老年議題,透過電影、反觀人生;成立的第一年即有許多學員自主參與學習,引領許多熟齡長輩們透過劇情學習正向看待未來。



樂齡學習新課程 藉電影反照人生


「樂齡學習」源自於台灣教育部所推行之「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 是中央所制定,以地方作為基地的熟年學習中心。在鄉長王啟澧先生的支持下,嘉義縣水上鄉由文化城鄉發展課黃意萍主任負責規劃,秉著「樂學忘齡,勇築己夢」的精神,四年前創辦時僅140 多名學員,目前已累積約30 個班級近上千位學員。

除了生活鋁雕、歌唱班、舞蹈、氣功、太極拳、電腦、手工藝……等多元課程,中心最著名的曲笛班經常「全台奏透透」至老人機構義演,也傳為地方佳音。曲笛課程是台灣成人課程中較罕見的項目,意萍主任:「熟年學習,本來就該擺脫一般人對於長輩的舊有看法。怕他們手指不靈活?肺活量不足?思考太多覺得什麼都無法作了。」就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推廣曲笛這項樂器課程,從初創20多名學員,至今已有60 幾名學員;課程在公部門的補助型態下,逐漸發展成自發性學習。


學員因透過學習所得,服務比自己更年長的人、將快樂帶給別人,改變了社會大眾對老人家的看法;更在團體互動中學習健康概念、自我成長。


最初教育部對於設立歌唱班有所異議,意萍主任說:「其實我們主要希望提供長輩願意走出來學習一些富有內涵卻不失娛樂的課程。」樂齡歌唱班不僅教授歌唱技巧,還不乏音樂專業理論,出遊時喜歡在遊覽車上歌唱的長輩們,在課程中學會了升降KEY 的技巧,唱歌變好聽了,也因而在團體互動中獲得自信。


在樂齡中心的穩定成長下,2013 年創立了「看電影,話人生」的電影社團,是個一般人認為不易推廣給熟年長輩的課程,又尤其課程不僅把看電影當娛樂,其目的在於透過看電影來引導學員探討議題。最初先從中心其他課程學員進行宣導,雖然是開辦的第一年,電影社團已有40 多名學員,平日出席率也有八成左右。



五六年級生同心 創辦熟齡電影社


六十幾年次的黃意萍主任,家中也有邁入熟年的長輩,對於該議題感受特別深刻,因而對於辦理樂齡學習課程不遺餘力。意萍主任在業餘進修時,認識目前正就讀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暨研究所含高齡者教育博士班的劉文端老師,邀請開設熟年電影課程。

原本在電力公司服務的劉文端,因對於社會教育有著高度的熱忱,提早辦理退休,也是頂著五十多歲的熟年身分,轉而攻讀碩博士學位。一直很愛看電影,但未系統化地作類別區分,一直到高雄鳳山的長青學園特色課程邀請,劉老師才將電影融入議題,繼而投入了水上樂齡電影社的課程。


劉文端老師說:「老人家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豐富的電影。他們將自身經驗投射到電影裡,找到自己的位置;跟著電影劇情回到舊時代,再跟著劇情的轉折走過來;這是在酸甜苦辣的現實生活中較難的,對於其所經歷進行完整的詮釋。」


一直喜歡與老人家生活在一起,但因自己還未到達該階段,會有很多無法描述的部分,以電影來串連,帶領老人家,文端老師說:「使得他們更加正向、堅強,坦然面對病痛、年老安養、死亡問題。」


藉由課程的進行,讓長輩們更加了解社會的脈絡,透過學員互動得已抒發情緒;在學習的過程中結交新朋友,聊天、談心也是降低憂鬱的好方法。「許多學員們的後輩都紛紛反映,長輩們自從忙著學習,根本無暇胡思亂想了。」意萍主任笑著說。



人生豐富如電影 透過劇情學習正向看待未來


電影社課程中不但兼備懷舊治療、反應當前社會現象、啟發思考並不失娛樂。透過電影觀賞,協助高齡長輩認識電影與人生的關係,從劇情中反照生命,協助修正並轉換生活態度。不但培養電影觀賞、解析與分享能力,而且學會電影類型的選擇、分類與了解自己所愛。

文端老師說:「今年是在水上樂齡開設電影課程的第一年,課程仍在調整中,長輩們對於電影課感到好奇,每週平均會有將近30 多人出席,但他們背景參差不齊,有的是公教人員退休,有的沒讀書;有的還未接觸過電影,有的看不懂外語片,課程進行中,需小心翼翼處理他們的感受。而意萍主任的用心帶領,是我們從事樂齡工作夥伴的典範。」


班上有位將近80 歲的桂蘭阿嬤,8 歲就失去父母親,一生都為了經濟煩惱,但電影社成立後,她幾乎每堂課都出席,坐在教室的最後面。對於文端老師所談的議題一知半解,但電影看得卻認真,偶爾在電影裡看到自己知道的事或熟悉的台灣話,有參與感及共鳴,令她特別開心。


提及參與感,意萍主任又說:「一開始許多學員看到麥克風就想逃跑,有的因怕被點名發言,電影一結束就揹著背包離開。後來在課程進行中適時的帶領他們討論,慢慢地大家已經懂得分享與回饋的樂趣。」由文端老師帶領學員電影觀賞、導讀,回顧生命歷程,探索新視界,樂齡長輩們因而學會自省與反思,以正向的態度看待未來人生。而本身也邁向熟年的文端老師,目前在幾間大學院校擔任講師,也是教育部合格的樂齡講師。他的座右銘是:「工作60 年,創造兩輩子價值;前30 年,為工作、為家庭;後30 年,為理想,為使命。」他現今所作的事正是後30 年的樂事!



自主參與的熟齡生活 共鳴產生療癒力


自主參與的學員們,在暑假出席率較低,這個有趣的現象是因為「孫子們都放暑假了,阿公阿嬤要在家裡顧孫子。」但也不乏在課程中見到由子女陪同、帶著孫子們上課的三代同堂溫馨畫面。

影像、聲音、動作、劇情等四大元素,是電影的魅力所在,電影可引導人們面對及理解當下處境,反照真相並產生認知。不管是電影社或其他樂齡課程,在選擇電影和歌曲的首要考量就是能否引起共鳴,能產生共鳴才會有療癒效能。劉老師為電影社學員課程選擇的影片以劇情片及記錄片為主,穿插兩部音樂劇與舞台劇。


例如《 阿爸》是一部新類型的劇情音樂電影,記錄寶島歌王洪一峰的音樂傳奇人生,因為他而讓許多日本歌滲透於台灣人生活當中,他的創作深深影響著
當今的流行樂壇;劇情中以愛與寬恕帶來祝福,串起台灣三代的共同記憶。

而《錢不夠用2》則是一部來自新加波的寫實生活劇情片,以幽默眼光及批評方式,反映華人社會家庭中普遍問題。意萍主任分享:「電影中的媽媽被三個小孩推來推去的劇情,許多學員看了紛紛發表意見及表示不平。」那樣的共鳴,也提升了學員的參與感。


意萍主任說:「當時觀賞《飛越老人院》這部電影時,文端老師播放不同形態的老人安養院影片,問學員是否會將父母送到老人院,大家都沒舉手,他們的觀念總覺得把父母送到老人安養院是不孝;而問到自己是否願意到老人院時,卻全都舉手,因為不想造成後輩的負擔。」但透過老人安養院影片觀賞,使得學員們了解,現今許多老人安養院已不再是如舊有印象般的沉重氛圍。


其他影片型態,例如由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編劇的《人間條件1》舞臺劇影片;還有未來預計與學員觀賞的電影有:金馬獎導演楊力洲的記錄片《被遺忘的時光》是一部關於失智議題的電影、《一路玩到掛》、《人生80 才開始》、《搖滾吧 ! 爺奶》、《青春啦啦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等,都是文端師為學員挑選的樂齡影片。



音樂紀錄電影《阿爸》 見證上帝化解家庭危機


文端老師特別提到:「因為洪一峰及他的音樂年代,讓台灣人開始與日本歌曲生活在一起。」2011 年上映的《阿爸》,由劇中主角洪一峰的兒子洪榮良擔任導演,是一部半記錄半劇情的音樂電影。

劇情主軸在寶島歌王洪一峰對於三個兒子都遺傳了優良的音樂細胞,其中大兒子洪榮宏被指定為繼承衣缽的期待,故自小就接受嚴格的訓練,再加上洪一峰先生後來的婚姻狀態,讓兒子產生了心結與仇恨,導致父子關係緊繃了50 年。曾酗酒10 多年的洪榮宏,最終靠信仰化解了與父親的仇恨,並走出人生低谷,其因基督信仰而得救的故事,也一再的被傳播媒體視為社會正面教材。而洪一峰先生也曾經將暢銷歌曲〈思慕的人〉重新填詞成〈福氣的人〉,來表達唯有信靠主,才能成為受祝福的人。


有人說:「他們所經歷的痛苦都是通往上帝祝福的道路。」


生前在主的陪伴下,洪一峰與三段婚姻的家庭成員彼此間的感情更為融洽,因虔誠信仰而走過寬恕與釋然的家人,陪伴洪一峰生命的最後旅程;於2005 年發現罹患帕金森氏症,後又不敵胰臟癌病魔辭世,洪一峰享壽82歲;在2010年2月辭世後,其後代籌拍的電影《阿爸》,不但拼湊出音樂大師傳奇的一生,找到了生命中失去的記憶拼圖,也提供熟年長輩一部適合審視人生的好劇情。


而水上樂齡電影社也就是以這「緊扣老年議題,引領正向思考」為主軸,透過電影、反觀人生;成立的第一年即獲得熟年長輩的愛戴,透過課程中互動所得的了解與磨合,電影社的課程將再精進,是許多人都樂見成長的熟齡課程。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3年10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蒙福的人生

基督徒都希望擁有一個蒙福的人生,使我們能夠負擔神的豐盛,成為神能夠祝福的人,然而在蒙福之前,必須成為一位好的天國管家,請你就以下項目重新檢視,自己是否為蒙神喜悅的兒女!

在小事上忠心:「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加福音16:10)能被神所用的人,都是先從小事上竭盡心力做起,必能顯現對小事的真實態度。例如:是否每週上教會做禮拜?是否每天讀經禱告?是否在服事上守時與委身?是否按神的心意行事?……,如果在上述小事的態度上都無法忠心,神也無法將你視為祂所能使用的器皿。

在錢財上忠心:「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路加福音16:11)尤其是對錢財的態度,最容易看出一個人是否忠心、誠實?越忠心的管家除了當納的什一奉獻,並按著神的心意支配運用,以及妥善管理祂所賜的財富,必會發現自己在屬世的財物上受到神的祝福。

在別人的事上忠心:「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路加福音16:12)「別人的東西」是指神交託的事物,「自己的東西」是指神給予的恩賜,因此才幹、金錢、時間等都屬於主,這一切都須為主所用。如果我們在生命中無法活出耶穌「捨己」的樣式,凡事只考慮自身的益處,祂又怎會將恩膏賜下呢?

然而,人往往注重大事,卻忽略小事,但神所看重的,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而這也是主將託付大事的考量。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心也就在哪裡啊!

時兆月刊執行編輯 由鈺涵

06/健康的教會──克服教會發展的迷思(4)
12/時兆會客室──林書豪青少年之夜 聽主微聲,找回真正的自己
18/特別企劃──兩岸打貪腐 同演政治驚奇
20/新聞大耳朵──Hello 你好!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最小的男孩大衛(下)
28/蛻變的生命──勞碌與磨練的日子(2)
34/健康之源──世代不變的健康金律 第三站:健康之道帶來的祝福(下)
38/人際界線與自由──活力,帶來活潑的熱情(下)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熟年現象──黃昏之戀
48/健康醫療──瑜伽運動遠離骨質疏鬆
54/熟年理財──奉獻的真義
60/熟年人生──回顧舊時光 擁抱新視界 嘉義水上鄉樂齡電影社團
66/紙上讀書會──觀念對了,獲得健康好輕鬆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