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民主推手的張田黨,從激烈的社會運動要角轉助弱勢群,用心墾殖「蓮心園」;愛是種子,以耐心灌溉,他深信大自然的療癒力量,讓喜憨兒自在的在鄉間的土地上奔跑,樂當1百多名喜憨兒的阿公,自許為終身志工喜為獨居老人暖心,他相信只要有心就能成就一切。
撰文、攝影:陳佳楓
圖片提供/在人文創有限公司陳世憲老師、蓮心園基金會張珮如及張豪澤
溫柔而慈愛 民主推手轉助弱勢
人稱「無米樂」的台南後壁鄉,除了是冠軍米生產地,還有土溝農村美術館、小南海生態公園、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及台糖五分車、菁寮聖十字教堂、林初埤木棉花道等著名的景點。在後壁的上茄苳往白河的途中,可以看到蘊涵著蓮花意象的三層樓建築物,這是蓮心園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啟智中心現址。
報章雜誌常以「棄政治墾殖蓮心園」為題,介紹蓮心園基金會,甚至有人誤以為基金會是政黨所創,這誤會起於蓮心園基金會的創辦人張田黨董事長,是政黨前主委,也曾是深具影響力的民主推手。其實基金會是在張董卸下黨職後所創立,提及自己活躍於1980年代的社會運動,張董仍意氣風發,他說,當年是個出身自嘉義縣鹿草的鄉下小孩,單純地希望自己的國家好,並企圖阻斷一黨獨大的局面,期望掌握資源的人應合理分配資源。
在卸下黨職後,投身社會福利,儘管有感於時局動盪,但從未改變對台灣的關心,自居基金會永遠的志工。他常說:「感謝上蒼,讓我懂得珍惜一切,並有能力幫助別人。」
若政治是為人民創造幸福的事,而社會運動是在某議題上進行的開放性政治結合,自認為不適合從政的張董,其實並未如報章雜誌所言地遠離政治,而是轉戰另一種社會運動,以溫柔慈愛姿態關懷弱勢族群。他說:「這條路不好走,最初從鼓勵宗教團體參與開始,若不是志同道合,願意投入的人不多,而自己又沒有雄厚的財力,每一步都很辛苦。」
以蓮心為心 鄉間綻放關懷心
起念於當時許多獨居老人死於家中或三失症狀的案例,以及有許多無法承受喜憨兒壓力而全家自殺的新聞,促使他投入社福行列,他笑說:「在做這些事以前,還天真的以為這年代不可能有人餓死呢!」1997年基金會成立、1998年在滿是蓮花的台南白河租賃了個已停招的托兒所舊址做為啟智中心,張董事長笑說:「後來基金會名字卻與好多素食餐館撞名」,其實當時除因基金會位於盛產蓮花的鄉鎮,他覺得蓮子心單獨煮是苦的,但將它與蓮子一起熬煮,湯卻不會變苦,蓮子心不會連累它者的精神,是他將基金會取名為蓮心園的原因。
開始接手照護7位身心障礙者開始,直至2003年籌備新家園,2007年完工的1千2百坪的3棟的建築物,這棟與大自然為鄰的完善家園,粉紅搭配粉綠的富饒蓮花意念的外牆,其構築概念來自於馳名國際的台灣書法家陳世憲;陳世憲是一位透過觀察大自然、結合生活經驗,善與社會對話、富生命質感的書法家,在書寫中帶入人與土地的情感,每一個創作都有其故事背景作為文字線條,早期隱居於豬舍內,鑽研書法形式表現。
張董得知陳世憲對當地風情及蓮花他獨特的美學觀點,邀請他一同構思建築外觀,「主體像蓮花之心在鄉間綻放的情景,在白河的入口處英挺的盤坐,像潔淨的容顏。」陳世憲如此形容。
書法家催化 蓮心花開無國界
陳世憲說:「當時創作蓮心園Logo,是以柔軟而不易操控的羊毫大毛筆,書法和這些孩子一樣,不該操控,而是要相合為一,不是我們照顧他們,而是一起生活。」
LOGO的七條線代表緊緊相偎成片的七條蓮梗,像是片可抵擋強風豪雨侵襲的大葉片,而深淺不一的三條紅線,則代表表示蓮花開。陳世憲說:「天生不同的身心狀態,生命的角度不同。」他比喻就像不該以右手書寫的美學,評判標準來要求左撇子的人,而是應尊重差異,揣以慈善家面對生命的思維,他在某天凌晨以左手完成「蓮心園」三字的書寫,將蓮心園的孩子們比喻為我們不習慣使用的左手。
當時曾有個在街上遊蕩輾轉被轉送到未立案教養院的喜憨兒女孩,當時滿身髒兮兮並有寄生蟲,為了幫她申請身分證,於是想出了「陳好命」這個名字,因被當時陳唐山縣長轉送至機構,於是取陳姓,而大夥希望她從此能有好命運,所以取名「好命」,也因此有了好命石頭的創作。
陳世憲於法國展出書法作品時,結識了法國導演尚若白,導演在2010年到白河旅遊時因院生故事而感動,留在蓮心園生活了6個月,天天與院生們相處,而把「好命」、「阿勇」、「阿成」、「阿雅」、「天賜」等院生的故事,製成紀綠片《蓮心花開》在法國與台灣播映;而其中院生李天賜曾於2009年榮獲特殊奧運競速滑冰比賽1金、1銀及第5名佳績。
曠野的呼喚 親近大自然療癒力
蓮心園成立十多年來,至今照護對象接近120名喜憨兒,也不間斷地在台南新營、東山、白河、後壁等地區為將近120位的獨居老人送愛心便當,張董說:「送便當只是媒介,目的是為觀察長輩們的近況。」有些長輩從60幾歲吃愛心便當到80幾歲,身體還很健朗,而長輩們曾對前往幫忙的替代役表示,他們將便當視為一種問候,感覺被關懷。最初的理想是希望在社區設置一個餐廳,讓長輩們可以一起吃飯,但礙於實行上的困難,現除了愛心便當外,也經常舉辦應景活動,陪獨居老人過節。
早期他曾看到有些教養院為了管制方便及節省資源,會用鎖鍊或關閉的方式來控制院童,也曾見到某些保育員打孩子,那是令張董最難過的事。走進蓮心園會發現,院童是自在地在院區走動,而因園區也保有大自然景況,除了成立蛋捲、農藝、洗車、紫蘇梅、酵素洗潔劑等製作班外,也讓院生們參與生態自然農作,並栽種多類果樹作為「喜憨福樹」供民眾認養;希望這些孩子不只是被訓練成機械式作業員,基金會也帶孩子們去販賣在地農產品,主要是為他們能夠接觸人群。
認為大自然有祂神奇的療效,堅持讓孩子們實地接觸,他們經常克服障礙、不畏困難地帶孩子走入野外,記得有次帶孩子們爬大凍山,可能因為太開心,有個孩子中途走失,大夥兒出動人力找了一夜,但他們並未因此而讓孩子們遠離大自然和陽光的洗禮。
愛是種子 以耐心灌溉
2011年紙風車劇團來到白河演出,那場演出在夜晚冷風中進行,但鄰近鄉鎮幾乎是親子同行一同前往,副執行長張豪澤憶及當時,紙風車已經演出2百多場,身為募款單位的他們,主動尋找鄰近醫師合力邀請紙風車到白河演出,讓家鄉的孩子能欣賞演出,基金會的孩子當時與劇團同樂的情景,也被記錄下來。
有感於戲劇治療的療效,副執行長張豪澤說,基金會也為孩子們成立劇團,2013年演出的《少年西拉雅》舞台劇,身心障礙院生展示戲劇成果頗受好評,但其實訓練他們演戲,需要極大的耐心,經常一個動作就需要多次重覆訓練;早在1930年代戲劇治療就用來協助兒童學習困難者,經過多年戲劇治療技術與藝術的研究,已成為一套有系統的學術理論與應用,對身心缺陷或處於社會困境的人皆能提供協助與治療。
當年回到基金會協助父親的張豪澤,從基層開始做起,為獨居老人送便當,教孩子種田等,在2004年前往北海道大學就讀社會福利研究所後,回台灣與姊姊張珮如一起加入父親基金會的推動行列,張豪澤認為「教孩子釣魚也要教孩子賣魚」除了培養孩子技能、學習獨立,也帶孩子至各個活動現場販售農產品及手工商品,其目的是讓他們接觸人群不畏懼。目前基金會頗受好評的蛋捲,純粹用麵粉和蛋製作,未添加香料及水份,口感不遜於現下需大排長龍的知名品牌,成功的為基金會募得款項。
張豪澤說,基金會與一般社福機構一樣,經營壓力在於經費及人力,除了政府補助經費外,基金會必須有自營及募款的收入,以因應補助的縮減或政策改變,若遇及88風災這種突發事件,也會間接影響募款。而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基金會處於台南偏鄉,年輕人大都跑到大城市工作了,留在鄉下的人才不多,儘管如此,基金會人員的學經歷及人力仍維持在水平之上,張董與豪澤父子倆感慨,在社福機構服務,的確需要很大的耐心及愛心,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加入。
多年來因基金會遭遇之人情冷暖,但也有許多默默從旁協助的好友,如書法家陳世憲及出身台南的藝人王彩樺都未成名前就經常參與基金會公益活動,成名後雖忙碌也會回到故鄉來幫助蓮心園,最近舉辦的「千萬人千萬愛心」活動,就是由她代言。
不僅協助公益事業,張豪澤也承襲了父親的精神,關心社會及生態環保議題,他相信愛是夢想的種子,以耐心灌溉,孩子們花了一年學會製作蛋捲,將秧苗當作雜草除去,對他來說都是甜美的收獲。
財團法人臺南市蓮心園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地址:臺南市新營區新北街244號
電話:06-6566948
2014年7月時兆月刊 (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
內容簡介 |
逆轉突破 癌症是一種代謝病
今年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有了突破性見解,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找到調控癌細胞代謝葡萄糖的關鍵機制,首度印證癌症可能是新陳代謝疾病,這項突破,也將癌症治療帶往新的境界。
蓮心園為弱勢群栽植生命樹
曾是民主推手的張田黨,從激烈的社會運動要角轉助弱勢群,用心墾殖「蓮心園」,他深信大自然的療癒力量,讓喜憨兒自在的在鄉間的土地上奔跑,樂當1百多名喜憨兒的阿公,自許為終身志工喜為獨居老人暖心,相信只要有心就能成就一切。
觀景窗下的濃淡光影
「你想拍什麼?」這是一個無論在有錢人才玩得起相機的年代,或在今日數位化及照相手機普及都不曾改變的問題。有一群人默默地拿著相機,長時間記錄著滋養我們長大的土地,靜靜看著她的蛻變,甚至哀愁。讓我們透過阿忠哥與陳柏銓的觀景窗,了解他們對於這片土地蘊藏的濃厚情感。
12/時兆會客室──為以畫祈禱 海至的繪畫旅程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選擇的智慧 22/新聞大耳朵──犯罪與自由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my bible friend(中英對照)──耶穌和暴風雨(下) 32/黑夜中的明星──失去一切 36/屬靈補給站──變化球 40/洞察,帶來經驗的突破(上)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健康醫療──逆轉突破 癌症是一種代謝病 50/樂活人生──散播夢想的種子 蓮心園為弱勢群栽植生命樹 56/樂活人生──觀景窗下濃淡光影 兩世代的紀實攝影 62/生活法律──支付命令,債權人的利器 66/紙上讀書會──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