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2015年03月:乘著愛的翅膀 黃瑋琪在微聲中聽見希望(人物專訪)

        聽力障礙卻自學多種樂器。語言遲緩,卻透過努力代表學校參加演說比賽。先天性關節炎卻仍按琴鍵當作復健。身為多重障礙人士,卻仍以歌唱、手語作為教會公益募款演出。她在寂靜裡唱歌、在微聲中聽見希望……,黃瑋琪透過信仰提醒自己謙卑,從上帝的眼光看自己,禱告為他人祝福。

撰文/陳佳楓  照片提供/黃瑋琪





信仰提醒謙卑  禱告為他人祝福


        2011年5月,在高雄電影館電影編劇工作坊,第一次見到瑋琪,高雄女中畢業後就讀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二年級的她,因病痛而休學中。外表看來和大多數女孩一樣,烏黑的長髮、皮膚白晰、個性文靜、拄著拐杖,有時由爸媽陪伴,或社會局志工在旁幫忙打字記錄課程內容。

        從編劇老師的轉述中,得知她有先天性疾病,但因對於這些疾病陌生,長達半年編劇課程中,不敢多問,碰面時只是小心翼翼地微笑以對,而瑋琪也總是回以一個微笑。

        2014年秋天,瑋琪媽媽寄給大家一封信,說她以藝名wisi微希,創立了FACE BOOK 粉絲頁,瑋琪希望真心喜歡的朋友才來按讚。瑋琪媽媽在信中分享她的近況,正參與歌手蕭煌奇「過我的生活」的巡迴演唱會,也開始有更多工作機會,很努力學習的瑋琪,想藉藝術及音樂創作發揮正面影響力,讓世界更好,也樂於從中學習面對自己、跨越障礙。

        後來,瑋琪經常在粉絲頁分享自己心情,某次她提及自己向上帝禱告的習慣,因覺得信仰能提醒自己謙卑,透過禱告來感謝及為別人祝福,我才發現,原來她是基督徒。

        決定約訪瑋琪時,心情有點忐忑,長達半年編劇課的每週末會面,不清楚她的身體現況,訪談前從網路報導中發現她現在右耳沒聽力、左耳中重度聽障並持續退化中,讓我開始想像這會是怎樣的一場訪談?我該怎麼進行訪談?帶著筆電打字放大比例?

流浪的日子  喚回對聲音的記憶


        接近2015年時,再次重逢瑋琪,在家門口熱情地迎接我的她已丟棄枴仗,比起以前更開朗,坐在接近她左側的位置與她暢談,或許是因她配戴輔具,搭配讀唇辨識語句,幾乎感覺不出溝通障礙。

        透過訪談才知,瑋琪必須對抗的比我想像中多,腦神經萎縮、臉部先天發育不全、軟骨退化,右耳先天性小耳症因而沒聽力,左耳中重度聽障,目前持續退化中,她開玩笑:「有時沒聽到有人在叫我,千萬別認為我不理人啊!」她的臉部發育不全,從五歲起動手術至今臉還是歪,她撥開長髮說:「妳看,我的臉長的一點也不正。」她長得不正,但很美。氣質絕佳、口條及音色很適合擔任深夜電台節目的主持人。

聽不清楚  但願意用心聆聽世界


    身體的障礙並沒有影響她學習的熱忱,被稱為是全能的才女,舉凡音樂、設計、美術、文學、科學、演說、體育、社會參與都有優異成績。喜歡想像、所以從事藝術及語文創作。曾語言遲緩,卻因努力後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演說比賽及英語話劇,有聽力障礙,卻自學吉他、小提琴、中國笛、錫口笛等樂器,並學數位編曲。

    先天性關節炎、神經系統導致手指疼痛不聽使喚,仍按琴鍵當作復健。身為多重障礙人士,她卻也以歌唱、手語演出作為教會公益募款演出。她笑說自己興趣很多,所以除了《三民主義》以外,什麼話題都可以聊。有時在實驗室解剖章魚、在數學競試費五個小時證明中心點為何是中心點,有時也和同是成大校友的父親聊天文地理。

        她回憶起在成大未休學前的自己,至天津交流回台灣後,有段時間進入完全寂靜的世界。原來2011年遇見的她,是在失去聽力後剛重返社會,還在休學的狀態中。

        未休學前的她在學校期間,每天游泳校隊特訓、練太極,上中醫社團和吉他團。她常自問:若不是聽力障礙,在摸索音樂的路上會更順利吧?若早點檢查出軟骨軟化症和神經系統問題,就不必退出跆拳道和田徑隊,也不必離開舞蹈和鋼琴表演的舞台。

        有段時間,她生活在醫院、服類固醇、坐輪椅,再加上血凝球蛋白,平衡機能障礙,貧血嚴重、天氣變冷,就開始冬眠。那時她發現要坦然面對自己是件重要卻很難的事。沒有聽力,陪伴她渡過療程的,是腦子中記憶裡的一首首音樂。

一個人的時光  藉藝術創作表達感受


        在you tube上可以搜尋到瑋琪許多唱歌及舞蹈的演出影片,但她說其實很怕唱歌及自彈自唱,因為她聽不到自己唱歌,所以得先在腦中模擬,監督旋律。因為聽不到自己彈琴的聲音,腦中得再開另一層音軌,檢視每個彈奏的音符,所以偶爾會當機。但作曲、編曲、表演這些事,卻都是聽力最差、生病在家時大量接觸的。

        喜歡流浪,但她說,不一定要到遠方,有時可能是在家對面的小巷,就能經歷一場探險。〈一個人的時光〉就是這麼創作而來,當時拄著拐杖,走得很慢,心卻也跟著沉澱。視力不好,透過觸摸反而更能清楚每一道紋理。聽力不好,所以在腦中開啟的軌道,卻常不經意地抓住一段突如其來的旋律。

        音樂對她而言是良藥,至今聽力稍有恢復,有很大原因是因在復健過程中、不斷地用音樂喚醒對聲音的記憶。在寧靜裡歌唱、微聲中聽見希望、從音樂中感受到愛,她希望更多人感受到旋律中單純的感動,也希望對這世界的關懷能用這麼美的方式呈現,所以創作並與人分享,藉由圖畫和音樂等藝術創作表達自己的感動。

        笑稱自己有個「天兵」糊塗媽媽,以及一個鼓吹成績不重要、會在學測前夕抓著女兒看霍元甲的老爸,「記得有次帶成績單回家,爸爸在我不注意時把成績單拿去墊魚骨頭。」成大材料系畢業的爸爸,從小常考第一名,卻覺得爭分數沒有意義,重要的是自己學到什麼。

        談話中瑋琪爸爸其實是接近佛教,卻常載著媽媽跑教會,對於基督教和聖經有很深入的了解,爸爸笑說:「因為去教會要舌戰,所以當然得深入了解。」媽媽在學生時代是個基督徒,但瑋琪從小對於教會的記憶就是有好吃的東西、可以玩得很開心。

        問及爸爸對於瑋琪小時候的印象,他說,她跟一般孩子一樣,沒有特別需要費心的地方。高雄女中畢業時,學測拿到六十七級分,英文拿滿級分,也獲得台灣區第十五屆聽覺障礙國語文競賽演講冠軍,因家境不富裕,聽力障礙的瑋琪到國中戴助聽器,才由爸爸開始教她念英文,看她念起來抑揚頓挫,但亦同音樂之路,身體障礙讓她努力比一般人多出數倍,但後來她考取了工業設計的第一志願。

        形容一家都是天兵,遇到衝突就吵,身為獨生女的她,經常當父母的心靈輔導者,從小就積極接洽工作,想幫忙負擔經濟,國中及高中時期就在一些刊物畫插畫賺取稿費。她說,環境催促她成長、經歷使她學習、挫折讓她更堅強。

為世界增添繽紛 留下感動溫暖他人


        在廣播金鐘頒獎典禮視障、聽障歌手演出時,蕭煌奇曾說她是秘密武器,僅靠調音器調節音準,唱歌卻未走音,美聲讓他驚豔,後提拔她一起參加2014年演唱會巡演。這幾年因為身體的病痛休息,反而在藝術創作中獲得取多。如〈飛鳥〉這首歌,就是因當時早出晚歸到處看醫生時,很想回家、想有歸屬感而創作。

        回憶當時,看病時總想著要回家,但回到家還是得面對自己身體,覺得自己與身體很陌生。當時很容易生氣,氣自己及週遭環境,也覺得自己停滯了,有一種世界在跑,自己被拋下了的感覺。直到現在才感覺到身體是自己的了。

       現在每當看見每天拿夾子在公園散步撿垃圾當運動的老伯伯、謙稱自己膽小但在舞台上能唱能演能鼓舞人的輪椅表演者們在認真生活,她就覺得要像他們一樣認真的活著,並且透過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感動,為世界添上幾筆繽紛。

懇切禱告  從上帝的眼光看自己


        當時病痛殘身的她,嚴厲實行醫生及書上教的飲食及運動,但總還是有無力感,那時有人為她禱告,她想起小時候常上教會,知道可以禱告求上帝,但心中的「我」還存有疑惑,覺得靠自己努力作健康管理比較實際。

        直至受洗前還是有一些沒有解決的疑惑,但她覺得宗教並非絕對的劃分,從生病時認養的貓咪上領悟到,自己就像受傷的貓咪,只相信自己,越舔傷口越大。牠不知道有更大的力量能引導。從前的自己總以為「強」就是堅強,後來發現並非什麼事都能掌握,有時無意識顯露出不成熟或自傲,是自我無法察覺的,人在分辨事情時,也會產生一種分不清是自己是否客觀的狀態下,所以上帝的陪伴是提醒她「人的認知不一定是對的」。

        學習禱告時,她很彆扭,不好意思求上帝,也懷疑神會無條件愛自己嗎?但她很喜歡基督徒常說的「感謝主」、「一切榮耀歸給主」,在基督裡的人時常感謝、時常謙卑,使她想更親近神,於是開始摸索著怎樣敞開心胸,體會神的愛。有次看到兒童繪本裡看到「天父爸爸」的稱呼,她突然能體會了,上帝就像人類爸爸一樣,會教導我、鼓勵我、聽我說話、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並且對她有無盡的愛。

    且天父爸爸什麼都知道,隨時都能陪伴她。而當時並不是因為生病覺得有神醫治了自己,才接受了基督教,對她而言生病是磨難,透過這些學習及不斷地「自找麻煩」的狀態下,而完成了「我」。

        基督教帶給她包容,信仰讓她更懂得謙卑,禱告成了她的生活習慣,她說,禱告能提醒她感謝,並思考那天、那頓飯或當時經歷到的所有。文靜、溫柔的外表下有著無比堅強的內心,被稱為電視節目星光舞台中稱為「無聲天使」,但如同他們所說:「上了台,你總是忍不住會想多看她一眼。」儘管困難瑋琪仍賣力地「自找麻煩」,突破障礙地學習,讓自己更茁壯,渴望長大的心聲在歌曲創作中展露無遺:

溫柔的翅膀,在風中綻放,
曾經載著媽媽的夢想……

……告訴我想去的地方
媽媽 換我帶您飛吧


Wisi微希 FACE BOOK粉絲頁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5年3月時兆月刊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好好說用心聽 提升全人健康狀態
近年來,社會上不時傳出因情緒或壓力問題而結束生命的憾事。2014年8月,美國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不敵憂鬱症的侵襲,選擇於住家中以自殺的方式辭世,震驚全球!憾事真的無法避免嗎?透過溝通技巧的提升、運用音樂治療的輔助,其實,困難的日子仍有辦法過得很好。

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過無數知名文人的台灣礁坑百年聚落,因60餘株百年橄欖及總種植面積超過30公頃而享有「綠鑽石」美名。聚落中駐守一甲子的礁坑教會緊鄰著當地信仰重心的百年老廟,他們共同夢想──舊城鎮裡的新未來不再只有獨守家門的老人,更能擁有孩子們的歡笑聲。

實心裡 真情待
苦楝樹下,樹影婆娑,在安靜的巷弄裡,更顯靜寗。木框玻璃窗內,如同美術館般,展演著實用的生活用具。這是實心美術所開設的實心裡生活什物店,任時光流淌、人車來往,彷彿都不影響那份自在,循著自己的節奏,兀自綻放光芒。

06/健康的信徒──禱告時刻(3)
10/時兆會客室──乘著愛的翅膀 黃瑋琪在微聲中聽見希望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羊年開春──祝你幸福
22/新聞大耳朵──為何後悔?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聖經故事(中英對照)──偷襲
30/黑夜中的明星──進入中國內陸(上)
36/屬靈補給站──火車之旅
40/單身&兩人恰恰舞──學會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時光! 在等候時預備自己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健康醫療──好好說用心聽 提升全人健康狀態
52/特色教會──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58/樂活人生──實心裡,真情待
64/生活法律──我發生交通事故了!!
66/紙上讀書會──安慰的藝術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

2015年03月: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台灣特色教會)

教會 X 特色 X 在地 X 社區

上帝祝福的教會,她是社區的幫助
在這裡,它們帶著喜樂敬拜,學習彼此相愛


        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過無數知名文人的台灣礁坑百年聚落,因60餘株百年橄欖及種植超過30公頃的橄欖而有綠鑽石美名。聚落中駐守一甲子的礁坑教會緊鄰著當地信仰重心的百年老廟,他們共同夢想──舊城鎮裡的新未來不再只有獨守家門的老人,更能擁有孩子們的歡笑聲。
撰稿、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礁坑社區發展協會林清隆、賴建銘牧師






實踐友善生活   保存老建築的新生命力


        台南市新化區早期為西拉雅平埔族聚落,在清朝起以西拉雅語Tavocan音譯的「大目降」為名,意為「山林之地」,顧名思義,區內保留著許多原始自然生態,臺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就是位於新化20個里中的礁坑里境內。

        新化區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大坑休閒農場、國家植物園、新化街役場、楊逵文學紀念館、康家百年聚落、有著巴洛克風情的新化老街,以當地居民信仰重心的許多廟宇。也是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及文人匯聚的好地方,如清朝武進士吳士邦、台灣著名小說家楊逵、第五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得主歐威、曾任新化街長的梁道、古文學家王則修、母語創作者李勤岸、語文與創作學者張春榮、新生代新銳作家張正平等,小小的鄉鎮更孕育有50多位校長。

        日治時期的新化地區與台南府城往來頻繁,商業買賣熱絡,中山路、中正路一帶,當時由台灣人建造仿巴洛克式的立面建築,榮景已不在,老建築泰半已被拆除,僅餘中正路上的老街屋,後來經由「新化鎮文史工作室」與「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以及當地居民的努力下,幸而保存現有狀態。

新文化之旅    尋找老山城的文化記憶


        近代週休二日風氣盛行,新化更以大目降及人文主題為主,提供探索新化地方文化的新文化之旅路線。這些年來流傳著派出所所長,有長達八年的時間自費煮滷超過16萬顆茶葉蛋請大家吃,後被商人收購品牌企業化經營的「所長茶葉蛋」,也發跡在新化區的知義里。新化的東成醬油也是許多老台南人童年品嘗甜不辣及豬血糕沾醬時的美味記憶,今已擴建成東成會館,美味依舊,卻少了運送醬油伯伯逐戶拜訪的親切。

        記憶裡街景及美味,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在商業的催化下已失去原貌,隨著耆老們的殞落,故事逐漸失傳。有基於此當地的拾荒流工作室組成的「大目降綠色環境陣線」,除了守護環境,也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看著礁坑里百年康家聚落的長輩們一個個離開,他們計劃在2015年3月5日元宵節,啟動「台南康家百年聚落光芒計畫」,搶救老山城的文化記憶。居住在礁坑里聚落的共約有30多戶,幾乎都是康姓的族人,目前大約只剩下10幾戶老人居住,聯盟與營造協會的年輕人們希望能重現聚落盛況,屆時能讓家家戶戶能點起一盞燈籠,並於當日舉辦音樂會喚回外出的遊子,讓獨居的老人可以不再獨守家門,外出的年輕人可返鄉尋根並參與老聚落的營造工作,也希望呼籲更多人關心自己生長的土地。

播種夢想種子  打造綠鑽石故鄉


        礁坑區內有60餘株百年橄欖,並種植超過30公頃的橄欖,僅有每年11月到隔年1月短暫的產期有新鮮果實可食用。居民與遠東科大生物科技中心合作將橄欖萃取液開發出橄心醋、橄情露、橄情果、橄欖磨砂膏、橄欖紫菁膏、橄欖清潔用品等,並常於各大市集中展售,因而有「綠鑽石故鄉」的美譽。

        近年在理事長鄭榮欽及具有「礁坑隆」林清隆執行長的帶領下,以社區資源為主的研發與行銷,除了推廣礁坑產品外,亦辦理活化社區創造經濟促就業相關活動,並以農村小旅遊吸引不少親子同遊的民眾,活絡了老社區。如林清隆所說:「夢想是社造最有價值的東西。而礁坑再美,沒透過解說還是只能孤芳自賞,他們期盼透過導覽讓遊客了解多元的社區,藉由感動進而愛上綠鑽石。」

教會雖在偏鄉 但神的恩典一樣不少


        林清隆曾在號召社區旅遊的言談中,邀請大家一起到礁坑社區,共同見識最多元的社區,他說這一個社區、二間國小、三間教會、四間道教廟,區內同時有信奉道教的平埔族及信奉基督教的居民,也可見到於聚落中有間60年歷史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礁坑教會及百年廟宇一路之隔的景象,也常有跨宗教交流聚會釋出善意、接納互融的情景。

        復臨礁坑教會賴建銘牧師說,這是他第一間牧養的教會,教會走過一甲子,他及歷代先賢皆希望讓社區更認識、認同、進而走進礁坑教會,她是一個可愛的教會,教友單純,雖教會人力展望不比繁華的城市,但是神的恩典不因此有任何的減少。這個平均年齡原本在80歲左右的教會,近年因長輩們安息,而降至60多歲。

        初到教會服事時,賴牧師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他以自己身長歷程與長輩相處的經驗,和教會們的長輩相處,教會平日會有一些孩子參與活動,這些孩子不一定來自基督信仰的家庭,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有時得由賴牧師親自帶領他們。近日在余金英長老與萬進興司庫的支持下,購置兒童部事工2015年絨布製的兒童安息日教材供兒童部主任凱薩琳執事運用。
    

偏鄉福音服事  珍惜擁有的並視為機會

  
        賴牧師曾說,教會組織通常最容易遭遇的是人才供輸及財務問題,也引用安息日會的先賢懷愛倫女士所言:「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傳道人的生活陷入困窘之境。」雖然賴牧師說:「神的恩典不因此有任何的減少。」

        但教會於偏鄉進行福音工作,在人、物力資源貧瘠的狀況下,就台北信友堂沈正牧師在長達一年經過實際探訪偏鄉傳道人後,發現偏鄉傳道人都有共同困境:孤單的心靈、經濟的不足、缺乏同工、服事的多是弱勢群體、在弱勢地區的小教會其心理負擔更為沉重。沈牧師在多年前因與同工受聖靈感動,因而有到偏鄉服事的念頭,但自己生長於都市,在條件的限制下,改由關懷台灣偏鄉地區的傳道人的工作,後來利用一年半的時間尋訪台灣偏鄉,他看到了在偏鄉傳道者每週盼不到幾個人,卻仍得堅守崗位抱持信心的處境。也看到缺乏同工的牧師,經常是由師母和自己孩子一家人共同服事。有感於此,將關懷的力量轉介至偏鄉傳道人,希望間接彌補對偏鄉福音的虧欠。

        在台灣有許多大眾交通工具無法抵達的鄉鎮,傳統就業機會愈來愈少、青年大量外移,留下高齡長輩及少數幼兒,教會陪伴、牧養。在公民新聞peopo網上可以看到名為《路上光》的影片,影片開頭經過青翠的草園到達彰化中會路上教會,一群孩子天使般的歌聲以台灣話唱著:「阮是上帝心肝寶貝子……祂是這呢愛我,是這呢長,擱這呢深,是這呢高,擱這呢寬。」鏡頭從歌唱的孩子們轉而到一群高齡長輩上。

        路上教會洪牧師:「當時我一直跟上帝禱告說,請祢帶我到一個需要我的地方。」洪牧師後來發現,小教會反而可以有更多創意可以嘗試,思考出許多新的做法,再加上社區居民的互動更易傳遞福音,把「缺乏資源」當做特色、把「老人多」看成機會,不去想缺乏什麼,而是看著自己所擁有,而開始事工。

       目前偏鄉福音的服事有許多形式,不乏有藝人至偏遠鄉鎮教授音樂,並帶領孩子躍上舞台展現自信,快樂傳唱。也有一群來自不同教會,從事農業的基督徒成立「農業使命團契」提供農、漁、牧外,更有水利、機械、食品加工、農業經濟、農村建設等與農業有關之服務,促進偏遠落後地區的農業發展,改善當地百姓生活,為基督作見證。

扶老攜幼 打開心窗成為社區幫助      

    
        在近二年時兆月刊的熟年及非營利事業報導中,不難歸納出,目前台灣正面臨老年化社會、扶老攜幼、隔代教養等課題,許多學術單位以「幼老園」的創新經營模式做研究、老幼共生的議題蔚為潮流。上有需照顧的年長父母、下有需照顧年幼子女,揹負著經濟壓力的中生代該如何自處。隔代教養家庭逐年攀升,導致社會問題,高齡化社會使得非營利組織紛紛將社區關懷及設置老人據點作為發展重心,以彌補政策之不足。

        2015年「特色教會」的報導以教會×特色×在地×社區為基底,從生活到信仰、土地到上帝、從基本需求到心靈探索,去看上帝祝福的教會,如何成為社區的幫助。


1月的「林子內教會」從一個荒蕪到只剩上帝的地方,到後來兒童教育輔導工作、夏令營、課輔班、青年陪伴、老年人關懷據點、社區營造直至信仰的培育,但牧師說,上帝的恩典夠用。

2月報導的人、事、景與教會相生相成,所有的傷痛盡收於這座擔負著醫療信念、承載著愛與人民記憶的「北門嶼教會」。

3月,造訪了新化老聚落,緊臨著當地居民百年信仰老廟的復臨礁坑教會,一樣面臨著高齡化問題……。就如賴牧師曾改編的台語歌詞寫道「腳步行乎在,何必管新舊,用上帝力量的意志,將黑暗翻過來,呣通受束綁,打開心的窗,為美麗教會的將來,創造新的夢。」


        礁坑發展協會的林清隆執行長及礁坑教會賴建銘牧師都有夢想,林執行長覺得夢想是社造工作最有價值的東西,而賴牧師想要為美麗教會的將來創造新的夢。他們接納不同信仰聚匯於同一村莊中,為了同一個夢,也許就如從照片輯裡發現,同樣喜歡捕捉孩子歡笑畫面的照片,他們為了舊城鎮裡的新未來所作的努力,同樣都是為了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購買雜誌:http://ppt.cc/fGBVE


2015年3月時兆月刊 (家庭與健康國際中文版)
時兆文化 www.stpa.org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好好說用心聽 提升全人健康狀態
近年來,社會上不時傳出因情緒或壓力問題而結束生命的憾事。2014年8月,美國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不敵憂鬱症的侵襲,選擇於住家中以自殺的方式辭世,震驚全球!憾事真的無法避免嗎?透過溝通技巧的提升、運用音樂治療的輔助,其實,困難的日子仍有辦法過得很好。

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過無數知名文人的台灣礁坑百年聚落,因60餘株百年橄欖及總種植面積超過30公頃而享有「綠鑽石」美名。聚落中駐守一甲子的礁坑教會緊鄰著當地信仰重心的百年老廟,他們共同夢想──舊城鎮裡的新未來不再只有獨守家門的老人,更能擁有孩子們的歡笑聲。

實心裡 真情待
苦楝樹下,樹影婆娑,在安靜的巷弄裡,更顯靜寗。木框玻璃窗內,如同美術館般,展演著實用的生活用具。這是實心美術所開設的實心裡生活什物店,任時光流淌、人車來往,彷彿都不影響那份自在,循著自己的節奏,兀自綻放光芒。

06/健康的信徒──禱告時刻(3)
10/時兆會客室──乘著愛的翅膀 黃瑋琪在微聲中聽見希望
16/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0/新聞大耳朵──羊年開春──祝你幸福
22/新聞大耳朵──為何後悔?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聖經故事(中英對照)──偷襲
30/黑夜中的明星──進入中國內陸(上)
36/屬靈補給站──火車之旅
40/單身&兩人恰恰舞──學會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時光! 在等候時預備自己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健康醫療──好好說用心聽 提升全人健康狀態
52/特色教會──百年聚落裡的綠鑽石夢 遇見偏鄉教會的美麗與哀愁
58/樂活人生──實心裡,真情待
64/生活法律──我發生交通事故了!!
66/紙上讀書會──安慰的藝術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