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

2016年09月:成為別人生命裡的禮物 伍麗華校長帶著部落孩子高飛(人物專訪)

撰文、攝影/陳佳楓
照片提供/伍麗華

趨近夢想的那6 年,伍麗華校長在屏東泰武國小推動課程在地化,把不可能成為可能,帶動偏鄉部落孩子的學習潛力,她認為,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並期許自己成為別人生命中的禮物。





校長的商店 交換祝福的所在

車子緩緩駛入屏東縣三地門鄉的巷弄,映入眼簾是「以馬內利·花·書坊」的招牌,這個7 千多人口的小鎮,有17 間教會,充滿基督教的馨香氣息,路的兩旁特色餐館林立,四處可見原住民藝術創作。再往前走,是近期常於媒體露出的地磨兒國小,就在三地門文化館旁。「地磨兒合唱團放棄全國音樂比賽,出席志工奶奶告別式」新聞還記憶猶新,原來最好的生命教育就發生在這裡!

走進校園,大階梯旁的牆面寫著「深耕百年,邁向國際」,傳來的鐘響音樂是合唱團美妙的歌聲。到達校長室時,瞧見梳著兩根辮子、宛如是個大女孩的伍麗華校長正與學生討論著以點數換取禮物。

她說,孩子都知道她開了一間店,口耳相傳著「那個校長的商店」。果然某天她的校長室就被掛上了「校長商店」的招牌,它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商店,裡面什麼都有,舉凡活動紀念品、他人贈送的禮品、筆芯、生活用品、糖果、積木、自拍器、馬克杯、水壺、髮箍、筆記本、布偶……琳瑯滿目,因此孩子們很喜歡到她的辦公室尋寶。

小時候,伍校長的父母親也在萬山部落開了一家商店,從中國安徽來台灣的父親,經常靠著收購農產做小生意、賣饅頭過生活。母親覺得孩子要送出去讀書才有前途,為了學習,五個同母異父的兄姊都曾被送往六龜孤兒院,排行最小的伍校長則送至親友家,一年換一個寄宿家庭,也因著這段生活歷練,對她人生幫助很大,排行老么,個性原本該是霸道,但因為寄宿,她學會忍耐、察顏觀色,懂得怎麼跟別人相處。

感同身受 站在教育現場理解孩子

寄人籬下辛苦嗎?伍校長說,對一個孩子來講是「別人擁有、自己沒有」的差別待遇,在當時無法理解,長大後反而覺得這些都是很棒的磨練和養分。回憶
童年,每年轉學的她,原本功課跟不上同儕,到了五、六年級時就讀屏東縣最大的仁愛國小,一個年級有18個班,全科目考滿分才能上台領獎,當時的她突然開竅了,從此後變得會讀書也常領獎。她從小與母親一起上教會,父親雖沒去,但會在家翻閱《聖經》,也給她錢去奉獻。小時候上復臨教會,長大後因為求學而經歷過很多教會。國中時雖就讀佛教中學,但在學校吃飯也不忘禱告。當時開始意識到身分認同的問題,有1/2 原住民血統、在部落出生長大的她,自然而然的認同自己是原住民,但卻也有很多長得像原住民的同學不認同自己的身分。

她說,經常面對不同階層人士的老師、校長或牧者,有些人出生在太優渥的環境中,就算他們自己多有愛心,可能也沒辦法感同身受他人所遭受的痛苦。所以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她,很慶幸自己的成長背景,比別人更得心應手站在教育現場去理解每個孩子。

堅持文化傳承 用理念感動更多人

師專畢業後,伍麗華發現一些原住民的處境問題,是可以用教育改變的,就像國教課程,台灣就這麼小,要看見彼此的機會很大,可是卻發現,很多漢人無法正確理解原住民,而原住民離開部落,書讀得愈久,也離開文化愈遠。而且國教課程裡沒有提到這片土地上另一個族群的現況,仍停留在類似吳鳳事件或遠古時代,以致於漢人無法了解原住民,原住民也無法透過教育認識自己的文化。

對此,她想給予原住民孩子屬於自己文化的課程,在學習中獲得更多樂趣,希望可以填補社會、家庭及部落沒有傳承文化功能的部分。她先後在平地三個大學校服務,教職第11 年來到一間具百年歷史的鄉下學校新豐國小,在大學校的自己很微小,轉任到新豐後覺得自己做的事都被放大,被重視的成就感,敦促她擔任主任做了很多事,但改變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要求全校跟自己一起行動。因此,不具領導特質、習慣單打獨鬥、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她,卻自許當校長,想用理念感動其他老師一起把這事做好。

化不可能為可能 偏鄉孩子的學習動力

以筆試第一名考上校長,令許多人意外的是,伍麗華選擇海拔最高最偏遠的泰武國小,期盼能在這所學校實現夢想,就可讓更多人相信,進而影響全台灣原住民學校一起做。未料,初任校長不滿一週,發生莫拉克颱風,學校成為危險建築,必須遷校,經歷四次搬遷、兩年半的流浪,當時遇及很多波折,以及來自家長反對的聲音,經過她不斷的努力,那些一開始反彈的聲音,到後來全都轉化為支持的力量,反而獲得更多的支持。

泰武國小成為莫拉克風災後第一所完成重建的校園。她說,有信仰很重要,沒信仰的人碰到這些事,可能覺得人生就這麼結束了,對生命沒盼望,可是有信仰的她碰到困難,會覺得這是上帝給的試煉,「我要得著的是試煉後預備的獎賞,我會有勇氣和信心知道上帝不會不管我。」她相信最黑暗的下一刻就是黎明。沒有信仰的人可能會靠人的力量,有信仰的人是靠上帝的力量。她說:「有喜樂、有信心時,什麼都可以戰勝。」

「但我也知道要有信心,但有時候還是會很軟弱,一點點的事情就被動搖,當懷疑的種子萌生時怎麼辦?就禱告,可是有時禱告還是不夠,那怎麼辦?」自問自答後的她笑了……。終究還是走過來了,那接近夢想的6 年,集結夥伴的努力,把不可能變可能,推動原住民的課程,將課程在地化,從幼兒園2 歲起推動全族語,銜接國小的原住民族教育,把排灣族本位教材編寫進國語、數學、英文和自然,以孩子熟悉的部落生活經驗帶進課本,孩子容易懂,自然樂意學,進而帶起偏鄉部落孩子的學習動力。


投以仰慕眼光 鼓勵珍視上帝恩賜

領著伍麗華一路披荊斬棘走過來的,除了信仰,還有她的丈夫。當年不菸不酒的他是萬山派出所的警員,每天運動完後去她家的小商店買飲料,常跟她母親聊天,年邁的母親很喜歡他,鼓勵他提親,兩人在她師專畢業後不到21 歲結婚了。

丈夫是瑪家鄉人,也是教會長老,公公和幾個家人都是牧師,即便是信仰契合,但很多人仍無法想像怎麼維持這26 年的婚姻,從她當校長、讀博士班,這一路的自我實現都被認為距離失婚不遠了。但很多人不知,其實這一切來自丈夫的支持,因念書對於丈夫是困難的,所以十分仰慕會讀書的妻子,一路鼓勵她不要辜負上帝給的天分。

她說,嫁給基督徒真的很幸福,丈夫每天早上5 點晨耕讀經,到了大約6 點時,看完經文要禱告,自己也處在半夢半醒之際,聽到丈夫為她禱告,祈求她每天所遇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妳知道嗎?每天在賴床之際聽到丈夫為自己禱告,真的很感動。」她說,在丈夫和兒子的身上學到很多,也才明白《聖經》提到「白白得來」那種感受,從小到大,上帝給予她的很多天賦,這些都是「白白得來」。

上帝恩典 留下最美好的禮物

提到兒子,伍校長在結婚第10 年時,有位牧師娘擔任寄養家庭,從東港醫院抱回一個孩子,那孩子是新住民棄留在醫院的,出生時才8 百多公克,被放置在保溫箱裡,因為母體用藥成癮造成腦部缺氧、發展遲緩。當時師母鼓勵她照顧這孩子,他還在猶疑中,婆婆卻滿心歡喜留下這孩子。有一天,猶記得在睡夢中被兒子的鼓掌聲吵醒,夫妻倆醒來發現,1 8 個月大的兒子終於學會站立走路,開心的為自己鼓掌。難得的是,婆婆和小姑總是注目兒子的優點,讓他的成長之路充滿美好而正向。

雖然兒子發展遲緩,併發情緒障礙,帶給其他老師很多挑戰,不過這一路走來,上帝很愛他,讓他的生命很美好。看到現在就讀國中三年級的兒子,個性善良,從過去很容易被別人激怒,到現在能自己控制良好,也學會了很多樂器及事物。她總想,有一天兒子如果問起身世,打算誠實告知。但當時兒子到三育小學報到時,她把寫有養子的戶口名簿交給兒子,單純的他卻絲毫沒有發現。現在這個大男孩有時仍會撒嬌的賴在身邊,問起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情景。她笑著說:「我兒子就是這麼單純、簡單的一個孩子。」

回饋生長土地 以最原始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2015 年夏天,她來到地磨兒國小,透過民族實驗小學,讓大家看到開發課程的成效,她相信,如果這些課程能夠幫助這些孩子,也就能逐漸影響全台灣的原住民學校,到那個時候,她就要把棒子交給年輕人。

預計50 歲以後退休的她,未來會思考如何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重新活化,例如回到部落生活後,怎麼帶動社區?怎麼跟著大家一起讓部落生活更好?因為自己一輩子都在公職服務,沒有機會服務故鄉,在人生結束前,希望對自己的土地有所回饋。「尤其偶爾回想自己不知能剩下多少時間陪伴親人,就更覺得應該回到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服務,我們從上一代人手中接過的棒子,不希望自己卻漏棒了……」講到這裡,真性情的她又泛淚了。

來自茂林鄉的她,覺得原住民最珍貴的特質,是以最原始的智慧和生活方式,守住生命智慧與大自然相處的模式。她說,我們努力的不是從事一個回到從前的事,而是在世界的最前端去回頭尋找這些生命智慧,視為珍寶發揚它。文明與西方科學帶給人類很多便利,卻也帶來一些傷害,而原住民的存在是提醒著我們還有退路。


最後我說:「伍校長的故事好感人。」她卻說,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故事,只要我們願意去聽。



內容簡介

悅。讀。行。旅

◎抓寶玩過頭 寶可夢症候群上身
手機遊戲「寶可夢」掀起低頭抓寶風潮,但是,近來門診卻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寶可夢迷開始出現後遺症,包括肌腱發炎、頸椎韌帶受傷,甚至引起足底筋膜炎或扭傷等意外情形,該怎麼辦呢?

◎瑪門偷做婚姻之主?!
《聖經》有段經文十分特殊,指的是天底下竟然有一樣東西,在人心目中的地位,竟可以和上帝較勁,這傢伙就是「金錢」!如果「金錢」在人的價值觀上有這等能耐,那麼,影響人一輩子最重要的「婚姻」,更不能小覷此事,否則,婚姻怎麼被拆毀?恐怕許多人在事後還搞不清楚。

◎《賓漢》:饒恕,真正的救贖
藉由賓漢的遭遇,電影以旁敲側擊的巧妙方式,敘述一個人的生命如何因著耶穌得到拯救。劇情雖隨著復仇情節高潮迭起,最後突出的主題卻是寬恕;雖以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主角,傳遞英雄精神的卻是耶穌;對賓漢來說,真正的救贖,不是復仇得以成功,而是他真實遇見了耶穌,走出憤恨與不滿的陰影—因著一位為我們贖罪,無條件赦免我們的神,我們得以藉由饒恕迎接生命的自由。

章節目錄

06/健康的信徒──看見聖經中的環境倫理
12/時兆會客室──成為別人生命裡的禮物 伍麗華校長帶著部落孩子高飛
18/新聞大耳朵──世界瞭望
22/新聞大耳朵──人生有夢,逐夢最美 奧運與寶可夢的省思
24/新聞大耳朵──永不放棄
26/新聞大耳朵──你也要走這一條路

屬靈補給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大家說英語(中英對照)──中秋節
36/單身&兩人恰恰舞──瑪門偷做婚姻之主?! 財務是夫妻間最真實的衝突

幸福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健康醫療──抓寶玩過頭 寶可夢症候群上身
46/健康醫療──空服員健康 生理×心理×雙重照顧
50/特色教會──歷史街區傳承創新的禮讚 市定古蹟大稻埕教會
56/微光影像──《賓漢》:饒恕,真正的救贖
60/樂活人生──丰田聯合設計 策略思考決勝千里
66/生活法律──窗邊的小荳荳
【發行區域】本月刊發行於全台各鄉鎮市、歐美、東南亞、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地區。

長期訂閱電話:0800-777-798  單本購買免運:PChome商店